-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些“中国式”礼貌不能有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但是其中有些常见的中国式礼貌,对孩子的成长却有害无益。下面4种中国式礼貌,可谓历史悠久,但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言并无益处,家长不可不察。明察之后,或许您的教育观念会有所改变,不再犯这些“礼貌性”的错误。
1.大让小:伤害孩子的物权观和自我认同感
案例:4岁的哥哥在玩玩具,2岁的妹妹来捣乱,于是两人争抢起来。这时,妈妈看到了,抱起妹妹,以责备的口吻对哥哥说:“妹妹比你小,你要让着她!”哥哥听了妈妈的话后,情绪大爆发,边哭边嚷:“不让,就是不让!”妈妈生气地说:“真不懂事!”然后,抱着妹妹走了。
大的让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在这样的文化教育下长大。但是妈妈希望6岁前的孩子就遵守这个传统,背负这样一个并不轻松的道德包袱,就未免有些苛刻了。
谦让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用这种传统的礼貌规则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果往往导致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有恃无恐,变得越来越任性。
这个场景不仅发生在很多家有二宝的家庭里,还发生在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比如,小区里的几个孩子在一起玩,发生了争吵,有些大人为了和别的家庭和睦相处,通常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大些,要让着弟弟妹妹们。”
其实,在孩子争吵时,父母最好做个中立的仲裁者,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选择处理办法,做到不偏袒不护小。你可以问问孩子们:“嘿,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让我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谁先说?”等孩子们说明情况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如果是因为大孩子不愿意与小孩子分享玩具,那么你可以问问他为什么。
如果是他自己的玩具,你可以引导他说:“嗯,你的玩具你有支配权。不过,如果你愿意拿出来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话,大家不仅会玩得更开心,还会更加喜欢你。”如果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也无须勉强,另外找一件其他玩具给小孩子玩,并且简单地告诉他:“那是哥哥的玩具,这是你的玩具。”
如果是公共的游乐设施,你可以这么跟孩子们说:“滑梯是大家的,每个小朋友都可以玩,你们排队轮流玩吧!”
2.逼孩子打招呼: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我构建
案例:妈妈带孩子回老家。出发前,妈妈就交代孩子,等见到爷爷奶奶时一定要大声问好。孩子到老家见到爷爷奶奶,却怎么都不肯开口叫人。妈妈不耐烦地说:“快喊爷爷奶奶啊,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太不听话了,一会儿不让你吃饭。”结果,妈妈越批评孩子,越想逼迫孩子打招呼,孩子越是犟着不喊。
见面问好,尤其是见了长辈要问好,这是基本的社交礼仪,也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但是如果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基本礼仪,而采取逼迫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往往事与愿违,尤其是对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往往父母越逼迫他就越叛逆。
还有的父母见孩子不肯打招呼,为给自己找台阶,就说孩子内向。比如,妈妈带孩子走在路上,迎面来了一个熟人。妈妈忙拽拽孩子,说:“快,叫阿姨。”可是,此时孩子不争气地直往妈妈身后躲,一副羞涩的样子。妈妈无奈地对熟人说:“我儿子太内向,真不好意思!”
妈妈为了不让对方尴尬,随口说儿子内向,却没看到此时孩子咬了咬嘴唇,满面通红,在妈妈身后躲得更紧了。妈妈直接给孩子贴上“内向”的标签,于是一个笃定不爱跟人打招呼的孩子,就可能这样被妈妈强化了出来。妈妈还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成长、自我构建。
实际上,要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礼貌习惯,不需要逼迫,大人做个好榜样就行。如果爸妈总能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的习惯。
你也可以给孩子多看一些习惯养成的绘本。有时候,绘本里可爱的动物或卡通人物会让孩子很有亲切感,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会愿意跟着学习的。
如果带孩子去参加朋友聚会或大家庭聚会,最好事先告诉孩子会遇到哪些人,如果他能和大家一一问好的话,大家将会更加喜欢他。有些孩子不喜欢人多的场合,父母提前告知,这样可以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到场后他的表现通常会好很多。
3.面对别人的夸奖,“哪里哪里”的谦辞: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妈妈带孩子在小区里骑自行车,有个奶奶看到了,夸奖说:“哇!你家孩子车骑得真好!”妈妈当即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好多小朋友都比他骑得好。”孩子听了妈妈的话,本来高兴的脸顿时黯然下来。
听到夸奖时,习惯性地回复“哪里哪里”,这是中国父母特有的谦虚和礼仪。然而对孩子来说,这种谦虚有时却是一味毒药,会瞬间杀死他脆弱的自信。就像上面的那位妈妈,她完全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内心感受,也没有顾及孩子的面子,更别提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了。如果经常这样谦虚地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秋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docx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PPT课件.pptx VIP
- (鲁班奖)网架专家论证汇报资料.ppt VIP
- 行业资料 - 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pdf VIP
- Q960E高强度调质钢焊接工艺研究.pdf VIP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doc VIP
- ISO15378-2017药包材对ISO9001的应用.pptx VIP
- 13.1三角形的概念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2025)数学八年级上册(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2025级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5篇.pdf VIP
- 第十章 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