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像重建与可视化
第七章 医学图像重建与可视化
数字图像处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对已获得的图像进行处理和转化,即把处理技术作为系统,其输入和输出均为数字图像。因此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中,数字图像处理也习惯性的称作后处理。但在某些情况下,图像处理过程也涉及将数据进行计算并最终转化为图像的过程,如图像重建,这种情况更多的出现在医学领域中,如CT、MRimage reconstruction),基本过程如图7-1所示。这种情况发生在图像后处理之前。
图7-1 图像重建过程
此外,上述的医学成像系统,往往获得连续的人体断层数据和断层图像。如果将这些数据或图像进行整合处理,仅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得新的切层位置和方向的断层图像;或将断层图像合成为体数据并显示成三维图像,以加强人们对器官解剖结构和病灶三维形态的观察和理解,这种处理我们称为图像的三维可视化(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或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其处理过程如图7-2所示。
图7-2 图像三维可视化过程
图像重建与图像可视化都是较为复杂的计算与处理过程,本章仅对医学图像的重建与可视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讨论。
第一节 医学图像重建概述
一、医学断层成像
在医学断层成像出现前,传统的医学成像技术或手段是将成像区域内的三维人体组织,投射于二维的成像范围内,记录在胶片或显示屏上,最终形成二维医学影像。这种方式势必造成人体组织信息在影像上的重叠和遮挡,使病灶缺失某一维度(如深度)的信息,虽然可以通过多体位摄影进行适当补偿,但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如:在胸部影像的实际诊断过程中,某些肺部病灶由于肋骨影像的重叠而无法确定位置,或者被肋骨或纵隔影像模糊。
这种影像重叠是三维影像在一维路径上产生了叠加,用积分形式可以表示为:
(7.1)
为影像记录装置上记录的X线强度分布,为组织吸收X线系数的分布函数,为入射X线强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曾出现了体层摄影术(X-ray tomography),光源和影像记录装置(胶片或成像板)沿相反方向运动,但保持与成像区域的垂直距离不变,如图7-3所示。这样成像区域中的某层组织处于聚焦面上,被记录于影像记录装置从而成像,其余层面组织影像由于受到光源和影像记录装置的运动而模糊,无法清晰显示。
图7-3 直线运动体层摄影
体层摄影根据光源的运动形式分为直线运动成像、圆运动成像和摆线运动成像。这些运动方式要求光源和记录装置精确计算运动速度,以保证计算准确。同时严格限制运动时间,保证在被检者可接受的屏气时间内完成,以限制呼吸伪影。
体层摄影成像的计算如下:探测器接受强度为
(7.2)
直线运动形式的体层摄影射线源移动路径为:
(7.3)
代入(7.1)式得最终的像强度为:
(7.4)
其中,V是射线源在X方向上走过的速度,X是射线源走过的距离,m为放大率,k为底片运动的换算因子,k+m代表总放大率。
体层摄影曾一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成像功能出现在X线成像设备中。但体层成像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辐射面积广、剂量大,要成一层组织的影像,则比成像区域大的多的组织体积均要接受X线照射,大大增加了被检者受照射量,增加了辐射损伤。另外,体层摄影的图像质量,尤其是对比度分辨率,相对X线平片并无明显提高。影像信息中还掺杂了模糊区域的半影,相当于影像中增加了更多的散射线,削弱了组织对比。体层摄影还需要被检者的屏气与制动配合,不适于床旁摄影和屏气困难的被检者。
真正的断层成像出现在1971年,始于世界上第一台可应用于临床的CT,安装于Atkinson-Morley 医院。这种技术也叫CAT(computed aided tomography或computed axial tomography),其图像重建的数学理论最早适于奥地利数学家Radon于1917年提出的,即三维的物体可以以它的投影的无线集合唯一的重建出来。此后经过了很多数学及物理学家的实践和发展,最终由英国EMI公司的Hounsfield实现和完成。
计算机(辅助或轴向)断层成像截然不同于体层摄影,其射线束中心面与断层成像的平面成平行重叠关系,而非体层摄影的垂直关系,因此射线范围仅覆盖成像层面,影像信息不包含非成像层面。另外成像区域在轴向上压缩的尽量薄,使成像区为一薄层区域,可近似认为二维吸收系数分布。这样组织重叠问题简化为部分容积效应,因此对组织的观察效果大大提高,给人一种人体“切开”观察的效果。
二、断层成像的数理原理
CT的发展过程中,采用过很多种图像重建算法,其数学原理各不相同。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先后出现了方程联立、迭代、二维傅立叶变换、反投影(Back projection)等重建算法。鉴于Radon的数学理论被广泛借鉴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综合利用部分.DOC
- 国小学生解读教科书生物腐化图文之研究 - NTCUIR.PDF
-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国家科技评价中心.PPT
- 国文4第03回第三课台湾通史序易.DOC
- 国小学童校外教学的认知学习满意度与学习成效之探讨.PDF
- 国泰产物E46 建筑物附属机械设备总括承保附加条款建筑物 - 国泰产险.PDF
- 国立中兴大学105学年第二学期学习落後学生-教学资源暨发展中心.PDF
- 国立中兴大学兽医学院兽医学系教师升等改聘教授评审表.PDF
- 国立中正大学103学年文学院教师应评监结果-国立中正大学教务处.PDF
- 国立中山大学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升等及资格审查实施要点.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