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空间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特色重塑-江汉大学期刊社.PDF

武汉城空间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特色重塑-江汉大学期刊社.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9卷 第2期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9 No.2 2012年4月 JournalofJiangh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Apr.2012 武汉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特色重塑 1 2 2 2 张笃勤 ,程明华 ,刘 松 ,徐志红 (1.武汉市社科院 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19; 2.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14)   摘 要: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综合表现,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优良个性特征,是城市的 魅力所在。其实际意义越来越超出文化审美范畴,成为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则是构成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武汉城市特色的演变进程,重 点考察分析当代武汉城市空间布局,探讨如何培育当代武汉城市空间特色。 关键词:武汉;城市特色;城市空间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39X(2012)02003707 主街,城市内部空间布局整体感较强,主要政治、文化类建筑 一、古代武汉城市空间特征 具有明显的轴线配置关系。中心区域为衙署、钟鼓楼或学宫 受天圆地方和亲水崇山观念的影响,武汉城市空间布局 等官方建筑的布局场所;中心区以外的其他地方,沿街主要 除突出傍江临水的优势外,还将山体规划在城市内外显要位 布置牌楼亭阁、寺观庙宇、商肆店铺、大族府第等,平民住宅 置。如武昌将黄鹄山(今蛇山)置于城中央,汉阳将大别山 多位于街道背面的闾巷之中。 (今龟山)规划在城北方向。古代武汉城市形态受地形限 在城墙之外,武昌、汉阳自六朝特别是唐宋以后,由于远 制,主要呈现为沿河集中、棋盘式布局,且由于武昌、汉阳、汉 程航运发达、城市人口聚集和商品经济发展,在城垣以外临 口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不同,在城市空间形态方面,三镇各有 江地段,形成以码头、造船、商货转销为依托的大规模街市、 特点。 手工工场和居民区。例如六朝至明朝中期的武昌鹦鹉洲,南 武昌城整体呈不规则方形,城内道路呈方格网状。因蛇 宋时期的鄂州南市,从唐宋一直延续到明清的汉阳城东北汉 山横亘中部,南北交通较为阻隔、东西向道路密度较大,较为 江右岸的繁华商市,明代武昌金沙洲木材市场,清代汉阳鹦 顺畅。山北部城市肌理较为繁密,以衙署、书院等官制机构 鹉洲竹木市场等,这些地段的商市街区系自发形成的,其空 为主;山南则城市肌理较为疏阔,以府邸、民宅、市街、阡陌池 间结构较为散乱。 塘为主。 至于晚起的汉口镇,完全是在水运码头和商业兴盛带动 汉阳城主要依据中国封建时期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基 下形成的,近代以前未经城市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上窄 本模式,采用“方城直街、城外延厢,以形寓意、礼乐和谐”的 下宽的扫帚形,具有明显的自发倾向。与武昌、汉阳封建地 布局方式,整体呈椭圆形,城内道路呈方格网状,内部空间布 方政权驻地城市按照封建规制建设的空间布局形态相比较, 局整体感较强。 古代汉口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由于中国古代城市都是不同级别的统治者的驻地,政治 (1)城区起源于汉江码头,沿汉水向外呈扇状发展。 行政功能突出,为了凸现统治机构的威仪,城市规划一般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