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一 章 绪 论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法律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则是在 世
纪才逐渐形成的。在我国,对法律逻辑学的研究起步更迟 ,直到 世
纪 年代初才有法律逻辑学的教科书问世,而且至今在法律逻辑学的
一些基本 问题上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本章主要讨论两个 问题 :法律逻
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法律逻辑学的学科性质 ,这是建立和研究法律逻辑
学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 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 以人们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法律
工作者也要运用人类共 同的思维形式,遵循人类共通 的思维规律,就此
而言,法律逻辑学不能不研究普通逻辑学所研究的那些思维形式和思
维规律 。但如果仅 限于此 ,那么在“逻辑学 ”之前冠 以“法律 ”一词也就
名不副实了。法律逻辑学对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研究与普通逻辑学
不一样,它不是撇开人们思维的内容而专注于思维的形式,而是要结合
法律工作者的实际思维过程和具体的法律条文来研究各种思维形式和
思维规律 ,注重探讨法律工作实践中和存在于各种法律文件 中的某些
特殊逻辑现象,同时它还要研究普通逻辑学原理在法律领域的具体运
用及 由此而衍生的诸多特殊意义 ,因而法律逻辑学有其特有的研究视
角和研究领域。
一、思维、思维形式和 思维规律
“逻辑 ”一词是 由英语“ ,音译而来,对汉语来讲 ,它既是一个外
来语,也是一个多义词。有时人们用 “逻辑”一词来指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有时又用它来表示人们主观的思维规律,而我们则是在作为一门
第 2 页
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学问这一意义上来使用 “逻辑”一词的。
对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可 以从不同的视角加以研究,因而逻辑学
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又多层次的学科体系,如今人们通常把逻辑学分为
普通逻辑、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三大块。普通逻辑形成最早,它侧重于
静态地研究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及逻辑规律;辩证逻辑本质上是辩证
唯物主义哲学的一部分,它着重研究各种思维形式是如何反映客观现
实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不同思维形式是如何形成、发展并相互转化
的;数理逻辑则是从传统形式逻辑(亦即普通逻辑学 )中分化 出来 的,它
集中研究演绎法,用人工符号语言探讨概念、命题的结构及命题之间的
推断关系。法律逻辑学从属于普通逻辑学,在 以人们思维形式的结构
及逻辑规律为研究对象这一点上它与普通逻辑学是一致的。
关于思维
对“思维 ”有两种不 同的理解:一种是广义的理解,泛指人 的全部心
理现象和认识过程。例如,恩格斯在 《费尔巴哈和德 国古典哲学的终
结》一书 中写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 的基本 问题,是思
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里 ,作为和客观存在相对 的“思维 ”,就是
在广义上来使用的;另一种是狭义的理解,专指人的认识过程的高级阶
段,即理性认识,又称为理性思维。普通逻辑学只研究理性思维,即上
述狭义的“思维”,而不关乎人的其他心理现象和认识阶段,这是它和心
理学及其他认知科学的区别。
人的理性思维不同于感性认识,它不再停留于客观对象表面现象
和外部特征的认知,而是深入到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力图把握不
同个体的共性和类本质,因而它与感性认识相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主要是概括性、抽象性和间接性。每一事物都有许多不同的属性,不同
的事物又是千差万别的。人的思维活动总是竭力舍去、撇开事物种种
表面或非本质的属性,进而把握一个事物的本质属性或不同事物间的
共性,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而任何概括过程都离不开抽象。同时,思
维还能根据 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未 曾直接感知的事物作出恰当的判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
第 3 页
断,或推得新的知识。比如,有人一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