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选段之四 三十而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论语原文选段之四 】 三十而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 ,三十而立 2 ,四十而不惑 3 ,五十而知天命 4 ,六十而耳顺 5 ,七十而从心所欲 6 ,不逾矩 7 。” 【概述】 这是《论语》“为政篇第二”中的第四篇。本篇概括了孔子一生不断追求“仁”所达到的各种境界。中外思想家能象孔子这样简明扼要地总结毕生历程者,似甚罕见。后人常用此指人生的各个阶段。本篇翻译的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等关键词。一百多年前辜鸿铭先生把“天命”译作 the truth in religion ( 宗教的真谛 ) ,这种译法的实际效果等于把孔子当作宗教师祖向国外介绍,似乎不符合原意。本段今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身处世站稳了脚跟;四十岁时明白各种事理而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天命;六十岁时对别人的话能辨别是非曲直;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翻译要点评析】 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是连词,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可不译出,“十有五”意即十五岁。“而”:此段中的六个“而”都是连词,表示时间 at 。“志”:立志。“于”:是介词,相当于“在……方面”。“志于学” set my mind on learning; made up my mind to study 。 2. “三十而立”,对于“立”,有两种理解,王福林认为孔子的本意是“立于礼”,即“一切按礼办事”故译成 acted on the proprieties 。而其他中外译者都理解为“在社会上立身出世站稳了脚跟”,故有译文 stood firm; planted my feet firm upon the ground; have been well established 等。在当代中国人心目中对“而立之年”的理解都与后者相同。 3. “四十而不惑”,“不惑”:明白各种事理而不迷惑 was no longer perplexed; have understood many things and have no longer been confused; had no doubts 。王福林先生则从孔子的“仁礼观”出发,认为“不惑”就是“不惑于仁”,亦即能辨明仁与不仁 could make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benevolence ( 仁慈,善行 ) and non-benevolence ( 不仁 ) 。 4. “ 五十而知天命 ” ,王福林认为“天命”是客观必然性,是指道德修养中的一种很高的境界,把“知天命”译为 I came to know the existence of the heavenly principles 。赖波认为,“知天命”就是“知道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 I have known my heaven-sent duty 。其他的译者则把“天命”译作 the decree of Heaven; the will of Heaven 等。 5. “六十而而顺”,“而顺”:对别人的话能辨别是非曲直 have been able to distinguish right and wrong on other peoples words 。王福林则译为 the heavenly principles were not offensive to my ears 。 6. “七十而从心所欲”,“从”:跟从,依从。“所欲”:是“所字短语”,意即“想要的事物”。“从心所欲”意即“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 could do whatever I wished; could follow what my heart desired 。 7. “不逾矩”,“逾”:逾越 go beyond; overstep 。“矩”:规矩 norms; rules; what was right 。王福林解释为“天命的范围” the heavenly principles 。美国诗人庞德则把“矩”译成 T-square (丁字尺),很形象,但不符合实际,因为孔子时代还没有发明丁字尺。 【六种不同的译文】 1. 理译: Th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had my mind bent on learning. At thirty, I stood firm. At forty, I had no doubts. At fifty, I know the decrees of Heaven. At sixty, my ear was an obedient organ for the reception of truth. At seve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