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钓淡水鱼技巧.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鱼星的问题 出处:中国钓鱼频道 作者:左老K 中国钓鱼频道 2008-7-24 7:10:34   光发窝子不咬钩,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我认为也是很多朋友一直迷惑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鱼星是怎样产生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并非简单,一些朋友认为是鱼吐出来的气泡,这明显是错误的。一群鱼聚在一起吹泡泡,而且是聚在你的窝子周边吹泡泡,这符合动物的行为吗?鱼的体内有那么多气体来吐吗?鱼的确有吐泡泡的时候,但这和我们看见的“鱼星”是有明显区别的。鲢子的鱼星就是从口里吐出来的,虽然较多,但基本上是单个的、均匀的气泡,鲢子的鱼星就明显的区别于鲤鱼的鱼星,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区别开来。   由于太阳的照晒,水温的升高,在水底的地表总会产生一些气体,这里主要是发酵的原因。这种气泡聚集在泥土表层,没有外力的作用基本上是不会释放出来的。如果我们用物体去触动地表,这些气体就会释放出来。鱼儿在地表拱食,包括虾蟹在水底活动,都会触动地表而释放气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触动方式,动物的大小不同、数量多少不同,触动程度也有区别,反应在鱼星上也会有区别。水体的深浅不同,土质肥瘦的不同,地表所存气体的量也有所不同,所有这些,就构成了一个很复杂的“鱼星”。准确的根据鱼星来判断鱼群的大小、多少以及鱼种,是需要相当的经验的。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浅水、小鱼群等),正确的判断鱼星更非易事。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窝子里有了鱼星就说明已经有鱼进窝了,而且基本可以判定是进窝的鱼儿在觅食。至于这鱼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判断力了。   有人认为小鱼不会有很好的鱼星,我认为这太主观。   很多年前在外地,一个每天5元钱的鱼塘,我用传统糟食底钓。几下窝子就发了,面积有洗脸盆那么大一块,用“开锅了”来形容当时的鱼星一点不过分。但是我的浮漂始终稳如泰山,后来陆续挂起来几条麦穗,我才确信是麦穗闹窝。足足闹了有半个小时,突然平静了,很快就是一个漂亮的送漂,一条大约4两的鲤鱼上钩了。如果是麦穗闹窝,采用的是传统底钓,钩子再大一些,这时浮漂基本上是不会动的。   在很多经常投放成鱼的商业鱼塘,很容易出现小鱼苗闹窝的现象。小鱼群进窝。鱼星很好,就是找不到提竿的好机会。漂相动作轻微,送不起来拖不下去,即使有点动作也缺乏力度,几乎全是空竿,或间有挂起小鱼的现象,这是典型的小鱼苗闹窝。   成鱼在运输过程中,因为相互之间的摩擦,加速了鱼体的性成熟。这种商业鱼塘里的鱼摆籽的规律已经打乱,几乎每批鱼都会摆籽,大量的鱼苗很容易出现小鱼苗闹窝的现象。   还有一种情况,明明是大鱼进窝,鱼星很好,就是不咬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滑鱼”   我有个帖子,《浅析光发窝子不咬钩》说的就是这个问题。简单地说,“滑鱼”吃食是很谨慎的,它只吃散食而不吃团食。散食就是那些已经化散了的饵料,团食就是还没有化散的饵料。先抛进去的饵料已经化散了,但是新抛进去的饵料还呈团状包裹在钩子上。“滑鱼”只是谨慎的吸食那些已经化散了的饵料,对还在钩子上的团状饵料基本上是不肖一顾。 解决的办法是增大钓目,使得浮漂对双钩都失去向上的作用力,即双钩始终躺在地上。这时就是饵料化散了也不会和钩子分离,面对这样的散食,“滑鱼”还是敢于下口的。当然,这时还需要降低饵料的粘性,促进饵料的化散。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传统糟食底钓”。软而短的脑线,铅坠到底再加上糟食,这就是我说的传统糟食底钓。   铅坠到底,就有很好的稳定性,坠不动钩子也就不会动;软脑线(多股涤纶线、棉线)没有横向的弹力,并且更容易紧贴地面,这样就少了很多假象和干扰。这种钓法的特点是:糟食很容易化散,化散了的糟食始终和钩子在一起,说穿了就是微型炸弹钩。需要强调的是,这不同于“包食”,它和“包食”的区别就是钩尖上没有“馅”。 这就是我对鱼星的认识以及处理办法。 关于子线长度的一点认识   近来在这里经常看到朋友们讨论子线的长度,就我自己在实战中的体会,与大家淡一点我自己的认识,这里只考虑子线长度,并不讨论粗细,但要考虑鱼情,双饵状态,用漂等因素。   关于子线的长度,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一方面是各人的习惯,另一方面是考虑其它综合因素,才能决定子线的长度,而往往我们在垂钓之前,是无法准确的判断出所有因素,因此需要我们多问,勤观察,多了解各方面信息,才能正确的选择漂,线,饵,竿,等。   长子线的优点,饵的摆幅较大,鱼的吃口好,距铅坠较远,隐蔽性好,同时不易断,缺点是信号传导损耗大,且传导较慢。   短子线的优点,传导迅速,到位快且准确,信号最大,缺点隐蔽性不好,信号有时过多,判断不易准确。   1.春钓鲫鱼,子线长度,20cm--25cm,因这时鲫鱼越冬后,刚开始索饵,胆小但贪食,聚鱼较慢,却对活食较为敏感,在这个长度子线摆幅较大,上下钩饵与子线间在落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