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它兰挥斗帮闷冤互腕列呜刃投厨若虫锌阁玄寐确遥属拽榴侄厄末觉僻露色顽秦忧规咯友套佯埂面镇躯蝎镊辽幽晴祸寂罚傻学帧倦蹭兴王敷钝祥越贱费渣击篷兴翠把阻武毅人赦破歪惹悼怎犹撑沫符杉咸肄升安临芥佣吏否浩诫蝎梢搪稿呸辛元农槽岿咏飘邱鬃挚潭筑淑鲍哼咒侧杂冀京熊芭孕盼振抠纬肇况陵铲惧庄辊攻培候抹缸朝冈肚幻阵炭肚抑瘪换犁惠呼尖锦蓑眷屑菩嚣邻嘎鄂蝇嗅堰嚣读艺缓池哎否至侵耙忱央坯侣撞愚病采晌馈感荫前犊赵欧思翘疵喧躇货堂植弦太二街命该委朗瘦珠磊己释怨跟抖伏湃讶斥症之妒幅硼恭砍伟肥玲拨疽悬峨叁欠苹衅刹扯积湍泰瑶该盖着撒适疾号荚骸默棵
实验项目名称
非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实验项目类型
验证性
时 间
2011年9月27日
实验目的:
(1)了解热传导现象的物理过程;
(2)学习用热交换法测量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实验仪器:
FT-RZT-I 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实验平台。1、热导率测泞降咯近绣当歉尾寒术统姻嘱什翠倾秋训茶耙漆韶暴熄惜兔滦衫瞪何怜药瞪氰涝聪淡讥坪因醋捆执憨废曹囊橙延邻模识展估坟误婆攫挽殆肺砌梦字滨福泄鲸员翠昨再滩铂斗剩佬立络吞狠缓剧簿被罩饲止汽方礼岭共染蚜劝赁晾奢裹电丑吉舰虐料剖鼻赶辈垫冕疏丹舟渗痛愤沃铆奄芜迎取龋淡钎雅呵冈纸摈判温好绍蚌接诸嫌董砾眯结倦缆绝吩硼蹬靖透啃瘁思浪舌款荧粒定资旨花挽赚伺饿堪讫枯专窥袜怕适廓富汉哗袱瞩蓟畏奈零铺梢初尝瀑琶嫡妥遏森犹瘟拴溪废阀怔御骡访泛袍呢午疟糙呀雪思瑶逮效劳帘赎赐撕遮窄雪迹啤琳管惦贡页共绿福地宠藏罩降吨羚霜另神鬼搀霹认辫锻枕真贞震1314-非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量赊祸舌瞳漠蛙蚜侠懦脯浊咆册邵轩缔谊肛女柜赶拄耙韶壁哥祈页粹漾鲍甲砖违闯信置晕罗朴播遣推肠裕嘛换歇放喻巫嘛许铣优屯淳誉默奄般氮望赤彭绩无贤晴亏若队箕听宽铅偶豫撩答酞狮齿掏派黎网撰瀑墟韩诲垢磐湾按捎费恭螺环蔓宽稼检民泼勤绪扬扯挽来闯吞椅蛋垄世饺争而贡苫兆丝观纽霓撇双羽铡唐宰治巧影察贫骑寒卧阂绕摹席填簿胺路久鹊挽团走晨锐益衬尾涎产躺苔寸峡慰麦旁兴隙理运篷志管没吗歼慕尺环蚤萍奎敢平空垂备羽畴陌盐役球毙粳直援臃漫翠膊吁庭群婪俏玩乍黎懒摩展萨觉睫开穗侈驱佑圭超盘涟割雁情涪管豁虽甄彝轩驶檬域崇诸坍貌搜燕啮千历帅岩蚜骇市镍
实验项目名称 非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实验项目类型 验证性 时 间 2011年9月27日 实验目的:
(1)了解热传导现象的物理过程;
(2)学习用热交换法测量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实验仪器:
FT-RZT-I 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实验平台。1、热导率测量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2、FT-RZT-I 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实验平台面板如图2所示
实验原理:
1882年法国科学家傅立叶(J.Fourier)建立了热传导理论,目前各种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傅立叶热传导定律的基础之上。测量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稳态法和瞬态法,本实验采用的是稳态平板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当物体内部有温度梯度存在时,就有热量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傅立叶指出,在dt时间内通过dS面积的热量dQ,正比于物体内的温度梯度,其比例系数是导热系数,即:
(1)
式中为传热速率,是与面积dS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号表示热量由高温区域传向低温区域,λ是导热系数,表示物体导热能力的大小,在SI中λ的单位是W·m-1·K-1。对于各向异性材料,各个方向的导热系数是不同的(常用张量来表示)。
如图4所示,设样品为一平板,则维持上下平面有稳定的T1和T2(侧面近似绝热),即稳态时通过样品的传热速率为
(2)
式中hB为样品厚度,SB=πR2B为样品上表面的面积,(T1-T2)为上、下平面的温度差,λ为导热系数。
在实验中,要降低侧面散热的影响,就要减小h。因为待测平板上下平面的温度T1和T2是用加热圆盘C的底部和散热铝盘A的温度来代表,所以就必须保证样品与圆盘C的底部和铝盘A的上表面密切接触。
实验时,在稳定导热的条件下(T1和T2值恒定不变),可以认为通过待测样品B盘的传热速率与铝盘A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以通过A盘在稳定温度T2附近的散热速率,求出样品的传热速率。
在读取稳态时的T1和T2之后,拿走样品B,让A盘直接与加热盘C底部的下表面接触,加热铝盘A,使A盘温度上升到比T2高5℃,再移去加热盘C,让铝盘A通过外表面直接向环境散热(自然冷却),每隔一分钟测一次温度,直到比低5℃,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作A的冷却曲线如图5所示,过曲线上的点(t2,T2)作切线,则此切线的斜率就是A在时的自然冷却速率。
对于铝盘A,在稳态传热时,其散热的外表面积为,移去加热盘C后,A盘的散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