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主检测题-仪征第四中学.DOC
自主检测题(一)
第一部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道: )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面: )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如……何: )
(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役: )
2.把下列相关的项用直线连接起来。
《使至塞上》 杜牧 《珠玉集》
《水调歌头》 王维 《李义山诗集》
《白秦淮》 苏轼 《王右丞集笺注》
《无题》 晏殊 《樊川诗集》
《浣溪沙》 李商隐 《东坡乐府》
3.古诗文填空。
(1)于是焉, , 。(《秋子》)
(2) ,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
(3)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
4.用“/”标出句子朗读的节奏。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5.选出和“以为莫己若”中的“若”意思相同的一句( )
A、望洋向若而叹 B.曾不若孀妻弱子
C、若毒之乎 D.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秋水》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B.《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扁鹊见蔡桓公》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它告诫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环能拒绝批评帮助。
D.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旨在说明毒蛇之毒。
第二部分:
(一)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则久已病矣(病: ) 死者相藉(藉: )
又安敢毒邪(毒: ) 之生日蹙(蹙: )
8.翻译下列句子。
(1)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2)谨食之,时而献焉。
(3)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9.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0.文中蒋氏把自己和乡邻的遭遇作对比,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⑴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是 ,而蒋氏却 。
(2)叙述现在,眼下情况是“悍吏之来吾乡”闹得乡邻 ,而蒋氏却 ?
(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是 ,而乡邻是“旦旦有是”。
11.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二)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练习。(2004年宁德试题)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1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