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 - jzhszcom.PPT

  1.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技术推广 - jzhszcom.PPT

耧车模型 耧车模型 (2)汉成帝时的《氾(fán)胜之书》(区田、溲种) 三辅:汉朝以京兆尹(今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冯翊郡(今西安东北到朝邑一带)、扶风郡(今西安以西到宝鸡一带)为三辅,意为京城的三个依凭屏障。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后汉书·张衡传》。 溲种:后稷法就是用斫碎的马骨一石,加水三石共煮,煮沸三次后,漉出骨渣,把附子五枚放在骨汁内浸渍。三、四天后,取出附子,用分量相等的蚕粪和羊粪加进骨汁内搅拌,使之成为稠粥状。播种前二十天,就把种子放在里面搅拌,使稠汁附在种子上,成为麦饭那样。 区田法:具体做法﹐首先是深挖作“区”(音欧﹐意为地平面下的洼陷)。区田法的田间布置有两种﹐即开沟点播和坑穴点播﹐沟或坑就称为“区”。 区田法的特点是把庄稼种在沟状或窝状的小区中,在区内综合运用深耕细作、合理密植、等距点播、施肥灌水、加强管理等措施,夺取高额丰产。 (3)公元1世纪北魏人贾思勰(xié)《齐民要术》 (4)公元6世纪后期,武则天召人编写农书 (5)公元9世纪末,宋太祖命令屯田。 (6)公元11世纪,北宋人《陈尃(fū)农书》。 (7)公元13世纪初,元代人《王桢农书 》。 (8)公元1594年,明代商人陈振龙引进甘薯 (8)陈振龙家族:甘薯推广世家 陈振龙(约1543~1619年),长乐县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推广后,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金学曾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 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并在福州、福清等地建报功祠、先薯亭,专祀金学曾和陈振龙。 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又撰《金薯传习录》传世。 陈振龙家族7代人奋斗150年,在我国推广甘薯,获得成功。为此,在陈400年祭的时候,郭沫若还写词满江红为祭。 福建省福州市清冷台 (9) 公元16世纪20年代末,明朝宰相徐光启写成一部《农政全书》。这是他用了毕生精力,对当时我国农业生产政策和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系统总结。在《农政全书》中还介绍了一些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如在农田水利上介绍“泰西水法”。这在我国农业史上,具有最早传播西方农业科学技术的历史意义。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50多万字 (10)清朝:“御稻”、双季稻试验推广 公元1715年,清康熙皇帝在丰泽园发现和亲自选育出了特早熟水稻品种,称为“御稻”,令李煦在江苏试验种双季稻。经过3年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向双季稻区域推广。从试验到推广,经历了8年时间,既有栽培试验记录,又有简洁的总结报告,创造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试验、示范、繁育、推广程序。 二、我国近代的农业推广 (一)良种引进活动 1892年(光绪18年) ,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设纺织局,为了改进棉花品质,适应近代机器纺织工业的发展,派人从美国引进陆地棉良种。 1901年,张謇(jiǎn)在江苏南通试种并推广陆地棉。1914年,张謇出任农商部长,购进大批美国棉种子,并公布植棉奖励办法,凡植美国棉者每亩奖大洋叁角。又在正定、北平、武昌、南通设棉作试验场。同时,各种试验农场也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起来。 (二)建立农业科研机构 至辛亥革命前,全国各地共建20多所科研机构,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技术由靠经验积累逐步向实验研究转轨。由于人员少,经验不足,缺乏经费,所起作用有限。 (三)实业社团资助农业院校的科研活动 美国丝商、上海棉纺业、面粉业同业公会等对岭南农科大学蚕学院、金陵大学农学院、东南大学农学院提供捐款,使其在家蚕改良,棉花、小麦育种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四)制定农业法规、条例 1902~1903年,先后颁布一系列兴办学堂的章程。1907年颁布《农会简明章程》23条。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简明章程》22条。 1929年1月由农矿、内政、教育三部共同公布《农业推广规程》。 截至1948年底,全国有农业推广人员2 246人,其中中央级396人,省级550人,县级1 500人,还有在公私农业机构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专职、兼职人员700人。 (五)开创与发展农业教育 到1909年全国办高等农学堂5所,中等农学堂31所,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