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公布名数字.DOC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公布名数字.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公布名数字.DOC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 名称 项目名称 数字地球科学平台 公布名 数字地球科学平台 主要完成人 郭华东、张兵、范湘涛、刘良云、何国金、李震 、董庆、李新武、邓伟、徐柏青、贾根锁、刘冬林、王尔和、李国庆、杜小平 主要完成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单位(盖章) 或推荐专家 中国科学院 项目密级 定密日期 保密期限(年) 定密机构(盖章) 学科分类 名称 1 遥感信息工程学科 代码 4202040 2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学科 代码 5206060 3 代码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 所属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任务来源 863计划、部委计划、其他 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 863项目:“重大自然灾害遥感快速响应系统”(2009AA12Z1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KKCX1-YW-01)、中国科学院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全球环境变化遥感对比研究(ABCC)计划”(GJHZ200814)、其他:数字地球科学平台项目 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 授权发明专利(项) 10 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 40 项目起止时间 起始:2007年8 月 01 日 完成: 2011 年8月 11 日 二、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地球科学领域。项目面向国际数字地球科学前沿以及国家对空间信息的重大需求,通过承担国家863、中科院等科研项目,创建了国际第一个数字地球科学平台。该平台将数据密集型高性能计算与地球空间信息高精度反演进行集成创新,突破了多源长时序遥感数据不确定性分析及归一化处理、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高效汇聚、地学模型自动匹配调度、PB级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以遥感数据为核心的地球科学数据一体化综合分析与多领域应用,引领了数字地球科学及其在全球变化空间观测、重大地震灾害遥感应急监测等方面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科技创新内容如下: 1.数据密集型高性能地学计算关键技术 突破了网络环境下PB级数据的存储与按需服务、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高效汇聚、网格节点自动构建、地学模型自动匹配调度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数据“存储-计算-服务”一体化集成平台,为各要素数据的快速汇集、模拟、分析和服务提供计算环境。 2.空间数据综合分析与可视化模拟关键技术 突破了卫星遥感成像组网规划与快速处理、长时序遥感数据不确定性分析及归一化、多源信息融合与数据同化、空间数据共享与信息发布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信息反演-多维呈现-网络发布的技术集成,为数字地球科学平台的多领域应用提供了模型方法和运行环境。 3.全球环境变化的空间观测方法体系与应用系统 依托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实现了多尺度、全谱段、长时序、异构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和高效计算,建立了地表要素高精度遥感反演与环境信息模拟模型,揭示了典型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的时空特性,支撑了以青藏高原、环渤海地区为重点的全球变化研究。 4.重大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应用系统 依托数字地球科学平台,突破了灾情遥感动态监测、精确模拟、快速评估与预测预警等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海量灾情遥感数据产品的准实时共享和灾情信息的快速通报,在汶川、玉树、芦山等重大地震灾害中为国家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主要技术指标: 研发集成了33个异构数据库、个处理模型支持7*24100TB空间数据服务和万人在线,可检索数据500余万条,数据量大于1PB。 具备30颗以上卫星成像组网规划、100种以上遥感载荷数据处理能力;复杂地学场景(1000万以上不规则三角面)的三维渲染速度快于60帧/秒,模拟量测精度达 96%。 遥感反演全球变化敏感因子多于29类,15种专题产品实现全球覆盖。实现光学与微波、航空与航天遥感灾情协同观测,应急响应小于0.5小时。 知识产权及应用推广: 发表论文282篇,其中SCI论文121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遥感图集中文3部、英文2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0项。 5000余, 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国际著名科学家,以及部分国际机构负责人和国家领导人等。 本项目的“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气候变化”成果获联合国“全球脉动”奖项,为全球40余个国家中选出的9个获奖团队之一,也是我国唯一获奖项目,6篇论文被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引用。 汶川、玉树、芦山地震中向16个部委、28家单位共享数据12.5TB,发布的灾区航空图像浏览量达2000万次,上报灾情信息154期,中办、国办采用18期,并3次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项目牵头单位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