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填空题 答案 AEZ的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是( )×( )×( ) (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
(土壤适宜性评级)、(投入水平) 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人口/资源的平衡发展,必须要贯彻( )与( )两项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 保护耕地 持续土地利用的技术管理手段——土地利用规是包括( )、( )和( ) (总体规划)、(专项规划)、
(内部设计)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一般主要取决于山体与含有水汽的风向关系,迎风坡则产生( ),降水量较大;背风坡则产生( ),降水量较小而干旱。 地形雨 焚风 地形对土地资源质量的影响主要是( )、( )和( )等四个方面 地势一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地面割切程度 积温是指一年之内≥0℃的温度的观测统计总和和≥10℃的温度的观测统计总和,分别代表( )作物和( )作物种植所需的积温总和。 耐寒 喜温 太阳辐射包括直接辐射和( ) 散射 土地复垦是( )使其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整治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五大支柱是( )、( )、( )( )和( )。 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承受性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生态系统概念是( )与( )的生态学基础 (土地利用)、(土地保护)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 )与( )的匹配比较。 (土地利用的生态要求)
(土地资源的特性) 土地资源的土地壤构成要素对土地资源质量的影响主要( )和( ) 土壤剖面的理化性状 土壤肥力性状 土地资源调查的“三S”技术、是( )、( )和( ) (遥感技术一RS)、
(地理信息系统——G1S)
(全球是位系统——GPS) 中国耕地面积的主要特点( ) 总量面积大,人均耕地面积小
二、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答案 基本农田保护是指( )。
A.保证粮食生产的基本农田B.保证粮食与社会基础需要,而且具有良好基本农田设施的基本农田C.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急需的,具有良好农田基础设施的一切农田土地和土地资源的自然组成要素包括的三大方面是( )。A.气候、地形、土壤B.气、热、水C.自然生产力、土地改良和经济投入( )
(A)土地自然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地区名优产品土宜评价。
(B)资产评价、目标评价。
(C)自然评价与经济评价。
(D)农用土地评价、林业用地评价与牧业用地评价
A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五大支柱中的社会可持续性的基础是( )
C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划分依据是( )。
A.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B.首先是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土地利用方式C.土地的质量和土地利用类型))
A.地表水和地下水
B.河流水与湖泊水
C.区域水文地球化学
D.地下水中的潜水与层间承压水 A 我国土地资源退化的趋势()
)
一个区域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过程应包括( )。A.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和技术设计B.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和土地规划C.农用土地规划和非农用地土地规划()
(A)土地是比土壤更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影响土地潜力的所有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以及人类过去、现在的活动成果。
(B)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社会资产
(C)土壤加地形,故称土地。
(D)土壤概念的扩大。 A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
(A))[作物光合生产潜力]×[温度修正]。
(B)[作物光合生产潜力]×[温度修正]×[降水修正]。
(C)[作物光合生潜力]+[温度修正]。
(D)可以等同于有灌溉条件下的气候生产力潜力。 A或B 土地资源的土壤构成要素包括()
)问答论述题1)社会的自然资源功能
2)社会的资产功能 土地资源中的土壤构成要素?其土壤特性包括哪些内涵? 提示:
土壤表面的地形起伏、坡度、海拔。
土壤的土体层厚度,土质粗细及土壤肥力因素。 土地资源调查的“三S”技术是哪些? 即遥感(AS)信息技术(GIS)和地球定位系统(GPS) 中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和不利之处如何看待?
提示:正确认识优势与不利之处是辩证认识一个事物而制定科学对策的基础。
1)中国土地资源优势及分析
2)中国土地资源的不利之处及其分析
五、论述题
论述题 答案 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人口/资源平衡发展,其有关基本国策是哪两项?
耕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年度意大利十大卫浴品牌排行.doc
- 6.3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ppt
- 基于生活质量导向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研究_唐承丽.pdf
- 万向节滑动叉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doc
- 第4章 地基的抗震分析和动力基础.ppt
- 基于某新型副车架疲劳强度优化.pdf
- 铝合金 MIG 焊常见焊接缺陷分析和预防措施.pdf
- 【机械制图教案】第34讲.doc
- 华南早石炭世亚鳞木属_Sublepidodendron_植物研究和其分类学意义.pdf
- 尼古丁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退变中作用.pdf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度中考政 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政治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 吉林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
- 竞聘技校数学老师演讲.docx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