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VIP

陕西省西安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省西安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

陕西省西安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 《周礼》曾规定,只有王侯卿士有资格建家庙,普通庶民只能路祭。明代嘉靖皇帝年间允许民间“联宗立庙”,民间建立宗祠获得了合法地位。这种变化反映了 A. 生产方式的变革 B. 宗法伦理的淡化 C. 社会发展的需求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C 【解析】生产方式指人们取得物质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材料与生产方式的变革无关,排除A;题干反映的应该是宗法伦理的强化,排除B;明朝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民间要求同样获得建立宗祠,这是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正确的答案是C项;材料与君主专制的强化无关,排除D。 2.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诸侯们封建而未割据,独立而非王国。”这说明分封制 A. 以巩固宗法血缘为依据 B. 强化了国家整体意识 C. 以维护边疆稳定为目的 D. 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的实质。分封对象包括周武王的子弟、功臣及先代贵族,并非单纯以宗法血缘作为依据,材料也并没有提及分封中以血缘为依据的信息,排除A。题干材料中所强调西周分封制的实质是周天子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分封诸侯只是手段。所以这说明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有助于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家观,B正确。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地方分权”不符合周朝的史实,排除D。 3. 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了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先等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表明 A. 血缘与政治间相辅相成 B. 等级秩序森严 C. 宗法为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刑法趋于完善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可看出,这些都是违背西周宗法制的现象,将这些现象视为最高层次的犯罪,说明血缘与政治间相辅相成,故A项符合题意;等级秩序森严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这种刑罚对各个阶层都适用,排除B项;C本身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D项“完备”说法错误。 4. 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力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三纲五常受到挑战 B. 君主专制至高无上 C. 宗法观念逐渐弱化 D. 近亲重臣权力失控 【答案】B 【解析】三纲五常受到挑战是材料中皇帝权利受到欺凌的表现,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下,权利的高度集中,一旦君主孱弱,会导致大权旁落,这是导致材料现象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宗法观念在现在依然有体现,宗法观念逐渐弱化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题干涉及的是皇权的暂时旁落,不是近亲重臣权力失控,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属于因果型选择题。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 5. 《秦律》规定: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酱驷(四)分升一,采(菜)羹,给之韭葱。……使者之从者,食(粝)米半斗;仆,少半斗。这说明秦律 A. 公正严苛 B. 程序规范 C. 等级分明 D. 轻罪重刑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酱驷(四)分升一,采(菜)羹,给之韭葱。……使者至从者,食(粝)米半斗;仆,少半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律强调的是等级,故选C项。AD项也符合秦律的特点,但不符合题意;B题干没有体现。 6. 湖南省湘西考古出土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蜜衿(蛮荆)。(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秦统治范围扩展到少数民族地区 B. 秦朝郡县制得到全面推广 C. 楚国遗民人口迁徙到达湘江流域 D. 秦普及制度引起矛盾冲突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公元前221年秦朝中央派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