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文 前言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戴红梅 0751-8810010daihongmei72@163.com 前言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课程性质、目标及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一、中国文学的分期 二、课程概述 三、教材 四、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 五、教学方法 六、成绩评定 七、如何理解文学 一、中国文学的分期 古代文学:先秦至“五四”运动(广义) 先秦至鸦片战争(狭义) 说明:鸦片战争至“五四” 为近代文学 现代文学:“五四”运动-解放 当代文学:解放后- 二、课程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主要是论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状况、分析评价著名作家作品、探索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时限,从上古到清末(或“五四”运动前);研究对象包括此一时期的作家、作品、流派、文学思潮等。 三、教材 (一)现用教材 1、《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 马积高 黄钧主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 2、《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本 ) 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相关教材 A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年版 B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C 、《中国文学通史》 中山大学中文系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D 、《中国古代文学史》 罗宗强、陈洪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E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四、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之一 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时过程,较为系统地掌握关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基本知识,并进而增进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认识,以求有益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学术研究的兴趣与能力,促使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争取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考研)。 四、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之二 培养学生提高文学修养、语言水平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分析、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并进而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能力,以求有益于实现学生的智慧增长与人格养成,为其将来从事各种社会文化工作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学习的终极目标)。 1. 知道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线索、基本常识; 2.熟读一定数量的作品,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作品为本位) 3. 掌握重点作家作品的艺术特征,运用相关的文艺文学理论独立地分析具体作家作品; 4.把握作品的深刻意蕴,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观照自己的生活实践。(学习的终极目标:为生活而学)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文学史的基本事实和知识,还要注意在课外阅读有关的作品,通过作品来熟悉作家、来感知中国古代文学的生命和精髓;提倡独立思考,不拘泥于一家之见;开阔视野,多闻阙疑。 四、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 教学重点 讲解各个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历史演变、问题特征以及代表作家与作品的特色,说明各阶段主流性的审美倾向以及语言艺术的特点。 四、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 教学难点 如何协调文学史总体倾向的阐述与具体作品的深入讲解之间的关系 如何缩短学生古代文史、古汉语能力与文学史内容之间的距离(授人以渔) 如何处理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激发兴趣,引申到课外) 四、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 “二六三”的课程设置(北师大) 二门基础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古代文学史 六门延伸课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散文研究、唐宋诗词研究、唐宋散文研究、元明清戏曲研究、元明清小说研究” 三门拓展课程:中国古代作家研究、中国古代作品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 教学内容的改革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三重特性 以认知性为基础 以哲思性为导引 以审美性为核心 教学内容的改革 注重增进基础知识与开拓学术视野的结合 强调基础知识的核心地位 理清古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脉络 介绍新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教学内容的改革 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实证理念的结合 以现代人文精神发掘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味 以具体的学术实例说明理论观点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 1、文学史(骨骼)和作品(血肉)选互相联系,互相印证; 2、古代汉语(语言)和古代文学(文学发展状况、作家作品)互相联系,以古代汉语作为基础; 3、文史哲结合 多看历史、哲学、名著的现代运用等方面的书;(《中国人史纲》柏扬 时代文艺出版社、《名著精华的现代运用》 四川人民出版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