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前古地震的逆断层崩积楔.PDF
维普资讯
斟 辱 屯 矗 第45眷第6期 2000年3月 简 }日
0 CachieH.BremondM Buat-Menard E Carbonaceousaerosolsfrom differenttropicalbiomassburningsoBreesNature
1989.340 37I一373
1 Broeche rW S.AndreeM ,KlasM .etal New evidencefrom the SouthChina SeaforaTIabnlptterminationofthelast
glacialperiod Nature.1988.333:l56一 l58
2 CaratiniC,TissotC PaleogeographlealevolutionoftheMahakam deltainKallmantan.Indonesi~ duringtheQuaternary
andLatePliocene Review ofPalaeobotanyna dPalynolog~ 1988,55:217—228
3 揶 卓 亚洲热带山地垂直植被带对晚第 四纪气候变化的反应 地理研究,1999,18(1):96~104
4 汪品先.翦知漏,刘志伟 .南沙海区盛冰期 的气候 问题 第 四纪研究,1996.( l93—201
5 FlenleyJR Problem theOuaternaryOnthemountains0fthe Sunda-Sahulregion.QuaternaryScienceReview,1996.15:
549—555
6 汪品先.西太平洋边缘海对我国球期干旱化影响的初步研究探讨.第四纪研究 1995.{1)32—41
{1999一I1q)8收稿 .2000~01.13收修改稿)
60—6 史前古地震的逆断层崩积楔
(中亲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00029 p3)/,
. 北京 )
摘要 断层崖崩积楔也可用于逆断层古地震研究,但逆断层崩积楔更复杂 逆断层崩积楔体亦成
三角形,远离断层崩积楔逐渐尖灭 ;崩积楔楔体垂边有时完全与逆断层接触,有时下段为逆断层,
上段为断层崖崩落后的剥离面;崩积楔近断层处及下部砾石、块石增多,砾径增大,从天山山前
活动逆断裂.背抖带中的实侧出发,研究了逆断层崩积楔的特征,并讨论 了其形成过程及其与逆断
层的关系.逆断层断层崖形成后很不稳定,首先垮落的崩积物堆积于断层崖下及崩积楔底部,断
层崖上部剥离面和早期崩积物顶面共同形成断层崖崖坡,若后期崩积楔物质完全覆盖早期崩积物
和剥离面,则会形成 由上部剥离面和下部逆断层共 同组成折线状的崩积楔垂边,若断层崖上段剥
离面未被后期崩积物覆盖,一直处于继续剥蚀过程之 中,则崩积楔的垂边只与逆断层相关,一个
逆断层崩积楔代表了一次断层错动或一次古地震事件,但逆断层崩积楔的高度常不能真实反映断
层垂直错动的幅度.
关键词、一-坚~一墨一堕! 韶II)仉戍挝‘秘
在研究活动正断层的古地震时,崩积楔常是确定古地震事件的有力证据之一 【l】,其成因
是 由于正断层错动形成断层崖,其后在重力和流水 的作用下,断层崖物质崩落于崖下,形成三
角形崩积楔体,楔体 内堆积杂乱,近断层一端颗粒粗,尖灭一端颗粒变细,常无层理,有时可
见倾斜层理,楔体 内地层常不能与断层上 、下盘地层对 比,如果断层快速错动后有较长的稳定
时间,崩积楔上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