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野放歌.PDF
第三单元 山野放歌
一、课前思考
1、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2013新版16册第三单元的内
容,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 “花儿”和 “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
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
心情。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
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 “民间格律诗”的形
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 “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
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
民族音乐文汇的热情。感受民歌 “原生性”的质朴美。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
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 “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3、探究民歌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三、教学重点
1、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
内容、感情、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
价。
2、了解民歌体裁 “花儿”与 “信天游”。
四、教学难点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1
五、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
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
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
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学生听,看,等形
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
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
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打开课本21页“拓展与探究”
的第4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位置内蒙古,甘肃省,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用谈话法、讨论法回答: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
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
2)然后我将会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阿宝演唱民歌 《山丹丹花
开红艳艳》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
有意注意及兴趣。
(一)导入
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么?(《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唱
3、导入新课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
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1、集体朗诵歌词或是唱歌谱,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借
景抒情)
2、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聆听歌曲:
(1)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大)
(2)了解什么演唱方法(真假声混合)
(3)节奏怎样(节奏自由、句末最为明显)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花儿”
的代表曲目,属于山歌的一种。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
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3、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
《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
法开始,而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
魅力。
(1)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第一次聆听歌曲,歌曲有几句(4句)
(3)跟唱歌曲两遍(用方言)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同的地方(第
一第二句:头相同,尾不同;第二第四句:尾同头不同)
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
(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4、欣赏陕西民歌《脚夫调》
(1)“脚夫”、“婆姨”是什么意思(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哥。
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