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们在黎坪山区锻炼成长
他们在黎坪山区锻炼成长一九六二年六月,一支由四十四名城市知识青年组成的垦荒队,在陕西汉中团地委副书记周沪同志带领下,怀着改造山区、占领山头的雄心壮志,从汉中出发,奔向荒无人烟的黎坪山区。这些刚从学校出来的城市娃,年龄最大的二十三岁,最小的才十六岁。两年多来,他们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中共汉中地委和汉中专署的领导下,充分发扬了披荆斩棘、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建立起一个以粮食自给为立足点,以多种经营为发展方向的国营垦殖场。现在,全场已开辟出牧地四千多亩,垦种荒地九百多亩,点种松树二百多亩;栽苹果、蜜桃三十亩,核桃三千株,花椒八千多株;种植党参一百五十亩。两年多来,全场共收获粮食四万六千七百零三斤,蔬菜七万七千八百四十斤,油料九百一十九斤。繁殖大牲畜五十三头。此外,新建和修补房屋八十三间;建立起气象观测哨一所,水磨一座;架电线三十里。知识青年也由原来的四十四名增加到八十五名;加上干部和从其他牧场合并过来的一部分工人,全场共有一百二十一人。两年多以前还是灌木丛生、野兽群居的荒山野谷,如今人欢马叫,庄稼葱绿,一派热气腾腾的兴旺景象。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变化啊!但是,这个翻天复地的变化,得来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在深山里扎根
一九六二年六月二十日,青年垦荒队员从汉中跋山涉水,经过三天时间,徒步行走了一百五十里,来到了黎坪山区。
这儿山高天寒,海拔一千六百公尺,平均温度只有摄氏九点七度;冬天雪深数尺,几月不化;夏季则淫雨连绵,蚊蝇丛生,常有疾病流行。人们要在这里居住下来,战斗下去,真是难哪!垦荒队里的姑娘和小伙子们都是在城市里长大的。过去他们过着安逸、舒服的日子。没受过风霜,没经过雨雪。刚一到这荒凉的黎坪山区,不知哭了多少鼻子,闹了多少笑话。有的人放下背包一看,四周山峰林立,那么高的山多难爬呀,也不知啥时候才能见妈妈,心里一酸,泪珠儿“吧哒吧哒”直掉。有的人躺在牛栏里,睡在草铺上想起城市、学校、家庭生活来,翻来复去睡不着……
但是,他们在毛泽东思想的抚育下,在垦殖场这个革命大熔烬里得到了锻炼成长,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没有住房,他们就在十五里外的元坝牧场借两大间牛栏,铲除了稀牛粪,铺上了新土当宿舍;砍来毛竹、木杆编好床铺,几十口人搬进去住了下来。做饭没有厨房,他们在荒草堆里架起锅台,做出了喷香的饭来。没有青菜吃,他们自己开荒,自己种菜,吃到了新鲜蔬菜。野兽的侵袭,深夜的狼嚎都没有把他们吓跑,不久以后,倒是他们把野兽吓跑了。
黎坪山区到处长着漆树。很多人一挨上这种树就要中漆毒。小伙子李明珍做饭时烧了漆柴,第二天肿得睁不开眼睛。第三队误把一根漆树做了门柱,中毒的人更多了。怎么办?转移阵地吗?大家坚决不同意,他们说:“哪里都有漆树,见了就躲,怎能开发山区?”“漆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不能躲,还要发展它,利用它。”在党支部的领导和亲自带动下,他们以顽强的革命精神把困难顶了回去。为了对漆树产生适应能力,没中漆毒的同志,偏去惹惹它;中了毒的挺过去,好了后又去摸。他们忍受肉体上的痛苦,一次两次,有的经过七八次的试验,终于产生了适应能力。现在就是把漆涂到他们手上也没有反应了。
秋天到了,绵绵淫雨下了四十来天,山洪爆发把黎坪和外地的联系隔断了。山上的粮食快吃完了,洪水还不退。党支部书记和场长几次冒险渡河都没有成功。粮食愈来愈少了,有的队每人一天吃四两。垦荒队员们发扬了高度的阶级友爱精神,领导把自己的粮食让给队员,队员又让给领导……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热火朝天地学习起毛主席著作《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 学习红军、志愿军的英雄故事和上山下乡的先进青年的优秀事迹。他们激动地说:
“我们再苦也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苦!革命战争的考验我们没赶上,但是一定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钢!”
就这样,他们上山寻找可吃的野菜,一直坚持到雨停路通,运来粮食为止。
刚到十一月,黎坪已经是满天满地大雪了。从平原上来的姑娘和小伙子能顶住这高山的严寒吗?党支部准备必要时,把人马全部撤到半山腰避风雪。住在下沟的贫下中农也非常关怀青年们,特意上山建议领导让他们撤下山来。但是,年轻的垦荒队员们觉得山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说:“劳动是最好的防冻剂,我们趁冬天把元坝子的肥料运回来,这种劳动既可抗寒,又为明年春耕作了准备。”
青年们顶着寒风,背着粪斗,奔走在积雪一尺多深的山路上,滑倒了,爬起来,再奋战。十八岁的姑娘曹雪芳每次背八、九十斤,一天背三趟,跑九十里路,创造了二队背粪的最高记录。这一来,小伙子们急了。有的天不亮就动身,有的半夜就起床,领导拦也拦不住,你追我赶,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竞赛。他们眼睫毛上挂了冰霜,心里却燃烧着烈火,在沿途老乡们一片称赞声中,他们激动地引吭高歌:“到农村去!到山区去!到革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