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答题六大误区及矫正训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答题六大误区及矫正训练

古诗鉴赏答题六大误区及矫正训练近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的鉴赏都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的,这无疑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答好这类主观题,考生不仅要有古诗方面的知识积累和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而且要有规范、简明、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细看这两年高考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我发现题目的难度都不大,但考生答题失误屡屡发生,除了不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鉴赏的内容外,还存在由答题的形式不规范等造成的失误,有的遗漏要点,有的言不由衷,有的答非所问。当前备考的学生在古诗鉴赏答题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我认为,在复习冲刺阶段尤其应该强化答题的规范训练,走出答题的六大误区。 一、考生答题的六大误区 1.语言拉杂不通——词不达意 考生在答题时,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没有办法将自己所想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组合表述。对诗歌理解并不差,而答题很糟糕,犯了言不由衷的错误。 2.只翻译不鉴赏——滥竽充数 考生在答题时,根据自己的想法,拘泥于原诗句,不管题目要求,只是把翻译诗句作为对古诗的鉴赏,以应付各种类型的鉴赏题。这样鉴赏答题的结果必然不合题目要求。 病例:泉在危石上发出呜咽之声,日照在青松上给人以寒冷的感觉,所以“咽”“冷”是这两句的诗眼。 这个答案,只是对诗句简单的翻译,没有根据题干的要求答题,显然不符合鉴赏题的要求。 3.读后感式鉴赏——不得要领 考生误把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技巧的初步鉴赏,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评价当做读后感来写,进行阐发性地理解和发挥,这也是不符合初步鉴赏和评价的要求的。 4.贴标签下评语——脱离文本 考生根据题目要求,用一句简得不能再简了的句子,像老师给考生写品德评语一样,进行回答,缺少对原文的分析,这样的鉴赏虽扣牢了题目要求,但由于脱离了原文,评定式的句子没有了依据,导致分析不全面。 5.旁征博引展开——喧宾夺主 考生生怕鉴赏不全面,竭尽鉴赏之能事,像写研究论文一般进行鉴赏,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与原诗进行对照比较,难免挂一漏万。 6.死搬硬套拼盘——不伦不类 许多考生不顾题目的要求,鉴赏文字套用死板的模子,有的以“通过对……的描绘,表现了……的心情或情怀”作为格式;有的不管是何种要求的鉴赏一律采用“第一二句(前两句)写的是……第三四句(后两句)写的是……”的格式;对内容进行分析则完全套用现有的一些术语,诸如,山水田园诗要用上“隐逸”“闲适”“热爱自然”“幽静”等词,边塞诗要用上“雄浑”“广阔”“征人望归”“思妇”等,致使分析的内容“千个诗人一个面”,诗人没有了自己的风格,鉴赏者也分不清“子丑寅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来鉴赏李白诗歌的词语,也可用于杜甫、柳永的诗歌鉴赏中,使得鉴赏格式共性化,千篇一律。 二、矫正训练答题实例评析 在古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我有意安排学生做矫正训练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下面列举学生的答案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JZ(]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 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JZ)] 注:文翁,古代蜀地颇仲宣楼,王粲(字仲宣)曾登当阳麦城城楼,写《登楼赋》,抒发由才能不能施展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1.颔联用什么手法刻画了李剑州形象的特点? 2.后两联采用哪些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情感? 病例一 答1:类比。把李剑州比作文翁、李广。 答2:设问,表达了作者孤独无依的漂泊之感。比拟,把自己比作险滩中的一艘小船。 评析:这两个答案都有判断失误的毛病。学生因为对常用表现手法、常见修辞等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答题时乱说。 病例二 答1:颔联借用典故刻画李剑州的形象。 这个答案的毛病主要是遗漏要点。学生审题不严谨,只是作了一个正确判断,没有具体分析李剑州的形象。 病例三 答2:采用烘托、用典的表达技巧,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有才能而不能用的幽愤之情,同时也写出了漂泊之感。 评析:这个答案空贴标签,丢开文本,架空分析,没有说服力。 病例四 答2:沧海之间只有一叶钓舟在行驶,写出了作者的漂泊,“戎马”句写出了作者与李剑州相逢不知在何时,“春风”句表达了作者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评析:这个答案不得要领,层次不清,没有关键词。 优秀答案 答1:用典。借文翁化俗表现李的政绩;“焉知”二字赋予“李广难封”新意,不见了“寥落”的伤感,表现了李剑州的坦荡胸怀。 答2:第三联采用对比手法,用险恶的滟滪堆与纷乱的衰鬓对比,用江天浩渺与孤舟出峡对比,表达了作者迟暮飘零之感;尾联用典,通过王粲登楼的典故,抒写混乱时局里,托身无所,怀念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