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灭幼脲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探析
应用灭幼脲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探析摘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应用灭幼脲粉剂防治和林分改造防治马尾松毛虫结果,分别论述了用药方式、防治时期、用药量等几个关键技术,探讨应用灭幼脲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技术措施,为更好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 灭幼脲粉剂 防治
马尾松毛虫是德庆县的主要森林害虫,也是我国南方森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世代多迁飞扩散能力强,繁殖量大,防治难度大,给林业生产和松脂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七十年代以来我县大面积推广应用白僵菌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白僵菌对环境因子有特殊要求,对温、湿度的要求也较高;八十年代,大面积连续使用菊脂类农药防治马尾松毛虫,林间自然抑制松毛虫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松毛虫连年大发生。
灭幼脲是一种仿生合成杀虫剂,具有生物农药的特点又具有化学农药的优点,其粘着力强、不易分解的特点,药效期特别长,可与具有传代作用的生物药物相媲美,能较长期的控制松毛虫种群的再次发生。科学应用灭幼脲粉剂防治马尾松尾虫,总结了应用技术,供应用参考。
1 应用概况
德城、新圩、官圩、马圩、永丰、播植、高良、莫村、凤村、九市、回龙等乡镇,是我县松毛虫危害最严重的乡镇,低丘陵山地,松毛虫常发区平均海拔在180m之间。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1.5℃,年积温7351℃,年平均降雨量1494mm。防治试验林地为18-20年的马尾松林,郁闭度4-5,胸径10-11cm,样地设置的调查面积均为1ha。
2 药剂及应用方式
灭幼脲粉剂(深圳星火化工厂生产),采用地面人工机动喷粉进行防治,根据虫龄、虫口密度应用不同用药量为每公顷450-750克。
3 结果与分析
3.1防治时期选择:2003年-2008年应用灭幼脲粉剂防治不同龄期的松毛虫试验,均有显著的毒杀作用,但对不同龄期幼虫用药量有所不同,死亡高峰期的出现亦不同。一般虫龄小,用药量相对少,死亡高峰期出现亦快,死亡率亦高;虫龄大,用药量较多,死亡高峰期出现亦慢,死亡率偏低。如:新圩试验点,防治第一代3-4龄幼虫,用药量450 g/ha,喷药后第10天虫口减退率达75.5%,死亡高峰出现在l0天之内,第15天虫口减退率达96.7%,虫口密度由37.3头/株下降为1.1头/株。马圩试验点,防治越冬代5-6龄幼虫,用药量750g/ha,喷药后第25天检查虫口减退率为70.1%,第30天检查才出现死亡高峰,较防治3-4龄幼虫虫口减退慢,第40天检查虫口减退率为91.2%,因此应尽量选择在低虫龄时进行防治。
3.2 喷药方式的选择:灭幼脲防治马尾松毛虫可采用地面人工机动喷粉方法,可有效控制,对于大面积即将暴发危害成灾控制效果亦明显。
3.3 最佳用药量选择:灭幼脲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用药量与虫口密度、虫龄、气候有密切关系。一般虫口密度大比密度小的用药量稍多,虫龄大比虫龄小的用药量稍多;高温季节松毛虫幼虫期较短,食量大,发育快,灭幼脲的杀虫效果见效就快,用药量可以适当减少;防治结果表明,4龄前幼虫采用地面灭幼脲粉剂最佳用药量为450-525g/ha,在5-6龄幼虫期用药量为600-750g/ha,效果为好。
3.4 对不同虫口密度的马尾松毛虫均有显著效果比较:虫口密度高区(回龙镇),灭幼脲(750g/ha)防治一代马尾松毛虫,喷药后第23天虫口密度由防治前103.4头/株,下降为9.1头/株,虫口减退率为91.2%,针叶保存率达90%以上。虫口密度低区(莫村镇),灭幼脲(450g/ha)防治越冬代幼虫,喷药后第13天虫口由防治前10.5头/株下降为0.3头/株,虫口减退率为97.1%。
3.5 试验结果。
4 结语
灭幼脲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除能有效控制虫口外,还有利于天敌的繁衍,该药本身不直接杀伤天敌。害虫死亡高峰期过后,剩下的残活幼虫死亡速度较慢,有利于天敌的生存,一般灭幼脲中毒而未死的松毛虫体质弱,易感染病原微生物;使用灭幼脲防治的林间,尤其是越冬代最易引起白僵菌病流行,更加稳定林间控制松毛虫灾害的效果,因此可以作为松毛虫综合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结合病原真菌白僵菌的应用可利于长期控制松毛虫在低虫口状态,起到持续控制效果,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
致谢:德庆县林业局,德庆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参考文献:
[1]陈杰林 害虫综合治理 1990
[2]宋玲 25%灭幼脲3号农药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初报 [期刊论文] -安徽农学通报2008(16)
[3]叶小瑜 阿维灭幼脲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毒力测定 [期刊论文] -华东昆虫学报2006(4)
[4]林青兰.刘际建.黄玲丽.李克恩.陈小雅 灭幼脲3号、阿维菌素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选题与写作.ppt
- 2019年7月安徽省砀山县事业单位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试卷(含答案).pdf VIP
- 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pdf
- 中小银行上云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2024.pptx
- 证券从业人员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题库与答案.doc
- 小学家长会英语老师课件.pptx VIP
- 第七单元《红楼梦》薛宝钗、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VIP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pdf VIP
- 春季学期《工业控制网络》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