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夜游孤山记(清)邵长蘅
余至湖上,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1]。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2]。楼面孤山,
暑甚,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
峰,与波溶漾[3],湖碧天青,万象澄澈。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从
一奚童[4],登放鹤亭[5],徘徊林处士墓下[6]。已舍艇,取径沮洳间[7],至望湖亭[8]
。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南屏诸峰[9],回合如大环。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
夜尤胜。亭废,今为龙王祠。西行过陆宣公祠[10],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11]。
并湖行二里许[12],足小疲,坐泠桥石阑[13]。学士指点语余曰:“宋贾似道后乐园
废址[14],在今葛岭[15];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16],左挟孤山,右带苏堤[17],当
即此地。”嗟乎!岚影湖光[18],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19],妖冶歌舞亭榭之侈
丽,今皆亡有[20],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
垂六百余年,遗迹顾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寂然[21]
,惟凤林寺闻钟声寥寥也。作记以游之明日。
注释:
[1]辋(wǎng)川:作者族兄邵远平的别墅名。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
。四可楼:辋川别墅中的楼名。[2]戒庵:名邵远平,字吕璜,号戒庵,又号戒三。清康
熙进士。官光禄少卿,试鸿博,授侍读,至少詹事致仕,因其曾官侍读学士。故称其为
“学士”。[3]溶漾:波光浮动的样子。[4]奚童:童仆。[5]放鹤亭:在孤山北,为宋代
隐士林逋放鹤处。元朝至元间,余谦修葺林逋墓,于山下建梅亭,郡人陈子安于其旁筑放
鹤亭。[6]林处士:指林逋,安君复,杭州钱塘人,初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之孤
山,二十年不入城市。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因有“梅妻鹤子”之称。工书画,善诗。
著有《林和靖诗》。[7]沮洳(jù rù):低温之地。[8]望湖亭:在孤山。[9]两高:指武
林山上的南高峰和北高峰。南屏:西湖南边的南屏山。[10]陆宣公祠:在孤山南,祀唐代
陆贽。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大历进士,德宗时官至中书侍郎、门下同平章事。谥宣,
故称宣公。[11]林薄:草木丛杂的地方。[12]并:沿着。[13]西泠桥:一名西林,在孤山
下,为孤山到北山的必经之地。[14]贾似道:字师宪,台州(治所在今浙江临海)人。其
姊为宋理宗贵妃,是理宗、度宗时祸国害民的权奸。[15]葛岭:在西湖北边。因东晋葛洪
曾在此炼丹,故名。[16]水竹院:贾似道所筑楼观,植竹千竿。[17]苏堤:宋代苏轼修筑
的堤,为西湖十景之一。[18]岚影:山影。[19]赫奕:显赫。[20]亡:同“无”。[21]梵
呗:佛教作法事时的赞唱之声。
邵长蘅(1637—1704),一名衡,字子湘,别号青门山人,武进(今江苏常州市)
人。十岁补诸生,因事除名。后入太学,科场失利,归江南。江苏巡抚宋荦聘致幕中。长
蘅好游,自壮至老,足迹将半天下。工诗,尤致力于古文辞。其散文继承唐顺之、归有光
传统,取法于唐宋诸大家,为时论所称。著有《青门全集》,包括《青门簏稿》、《青门
旅稿》、《青门剩稿》等。
本文选自《青门旅稿》卷四。孤山,在浙江杭州西湖中,是西湖胜景之一。陈玉璂
《邵山人长蘅传》中说长蘅“尤爱武林湖山,数往游。其族兄戒庵学士故有别业在西湖,
每至必延居之,累月然后返。常欲结庐孤山放鹤亭侧,与处士卜邻。”这“处士”就是指
宋代隐士诗人林逋。可见作者对西湖美景的流连,及其安于清贫、不幕利荣的人生态度。
本文则以夜游西湖孤山以寄慨。前半重在写景抒情,把月下的湖山写得清静高朗,来渲染
烘托林逋的高洁品格。后半重在寄慨,用贾似道与林逋作比,寄托了深远的感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