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贝克《珍珠》电影化叙事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斯坦贝克《珍珠》电影化叙事特征

斯坦贝克《珍珠》电影化叙事特征[摘 要] 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其作品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在创作生涯中,他曾有意识地对小说进行戏剧化和电影化的尝试,中篇小说《珍珠》由此蕴涵着丰富的电影化叙事特征,主要体现在摄影机视角、光线与色彩、音乐与音响、蒙太奇的运用四个方面。电影与文学的密切交融体现了斯坦贝克作品的多元化机制和精湛的语言风格,他对文学实验的大胆追求精神值得文学艺术家们思考。 [关键词] 约翰?斯坦贝克;《珍珠》;电影化叙事 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文坛重要作家之一,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他“那现实主义的、富有想象力的创作,表现出富有同情心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锐的洞察力”①。国内外评论界对斯坦贝克的评价褒贬不一,众多评论家或把斯坦贝克看成是30年代作家,或认为其创作能力在晚期日渐衰退。斯坦贝克研究专家田俊武教授通过研究发现:“由于斯坦贝克终生都在小说主题、文体和表达形式等方面进行实验,以期追求一种独特的小说诗学,客观上也就导致了评论界对他的小说的不解和误读。”(田俊武,7)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珍珠》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创作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虞建华,412)该故事情节简单,但主题突出。淳朴的印第安渔民基诺采到一颗稀世珍珠,原以为会因此改变命运,却没想到给自己带来横祸。文字朴素而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斯坦贝克《珍珠》的简约风格和强烈的视觉效果都很符合电影叙事流畅性的需要,也确在1948年被拍成电影。但其宏大的叙事主题、深刻的象征意义以及电影化叙事特征,都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在叙事文本中得以展现。电影以光和影的艺术、以摄影机为笔来叙述世界。电影的叙事手段如何在《珍珠》的文本中体现出来?对《珍珠》的电影化叙事分析,有助于读者领略斯坦贝克作为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珍珠》的电影化叙事主要体现在摄影机视角、光线与色彩、音乐与音响、蒙太奇的运用四个方面。 一、摄影机视角 “当作家用摄影机视角进行叙事的时候,他要努力使小说中的场景和行动像戏剧一样,通过客观的示而不是主观的述的形式得到再现,使它们类似电影中的远景、中景和特写。”(田俊武,244)故事片的叙事及视觉语言,一个重要而基本的原则,便是隐藏起摄影机的存在。换言之,故事片叙事的最重要而基本的特征,便是抹去叙事行为的痕迹。于是,似乎是场景、事件自身在自行呈现。(戴锦华,5)而隐藏摄影机的存在、抹去电影的摄制行为与叙事过程的重要途径,便是将拍摄行为、摄制位置(即机位)伪装成剧中人的视线、对视,或者所谓“目光纵横交错的段落”。仿佛不是摄影机在“看”,在拍摄设定的故事场景,而是剧中人的目光所见。《珍珠》的大部分行动是通过主人公基诺的眼睛呈现的。在作品一开始,斯坦贝克就描绘了基诺早晨起来时看到的情景。基诺的眼睛就成了摄影机的镜头,透过基诺的眼睛读者看到了基诺所看到的景象。”基诺一觉醒来,天刚灰蒙蒙的,还是满天星斗。东方的天边只露出了一片淡淡的曙光。雄鸡啼过了几遍。小猪早就起来了,已经开始不停地翻拱着地上的树枝和木屑,看看还有没有剩下什么可吃的东西。在茅屋外面,一群小鸡在霸王树丛中扑打着翅膀,嘁嘁喳喳地叫。”(斯坦贝克,2)在这一段路中,分别有大远景、中景和远景画面。大远景是“天刚灰蒙蒙的,还是满天星斗。东方的天空只露出了一片淡淡的曙光。”中景是“小猪在不停翻拱地上的树枝和木屑,看看还有没有剩下可吃的东西”。远景是“茅屋外面,一群小鸡在霸王树下扑打着翅膀,嘁嘁喳喳地叫”。透过基诺的眼睛,读者看到了一幅幅安静祥和的画面,体会到了主人公基诺恬淡的心情和对田园式生活的满意知足。 紧接着基诺的视线转入身边的妻子,“她躺在席子上,蓝色大披肩围着鼻子和胸部,围过她的腰。胡安娜也睁开了眼睛。……她那双乌黑的眼睛好似明亮的小星星。她这会儿正看着基诺,就像他醒着的时候经常看到的那样。”(斯坦贝克,2-3)这段描写有对基诺近景的拍摄以及对胡安娜眼部的特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眼部的特写通常会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胡安娜乌黑如星星的眼睛表明她心灵的纯洁,未受世俗的污染。而基诺在早晨一睁开眼睛即把视线投入妻子,而妻子也正深情凝望着自己,二人目光对视的镜头描绘出夫妻情笃、家庭幸福美满的和谐画面。 后文对珍珠商眼部的特写则反映出他们唯利是图的贪婪本质。珍珠商们“眯缝起眼睛”(25),手指发痒,只有人对所看之物有特别兴趣并希望这件东西能属于自己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双眼迷离,陷入遐想之中;当一个人在绞尽脑汁深谋策划的时候,他也不可能睁大双眼,在不知不觉中眼睛会半眯着。当珠宝商们眼睛半眯着,沉浸在美梦中,计划着如何才能低价买到基诺的珍珠的时候,他们的丑态通过作家对眼部的特意放大的特写镜头而一览无遗,珍珠商们贪婪、自私、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