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望江县境内发现太平天国文物
望江县境内发现太平天国文物研究历史,离不开文献与文物。而文物更是研究历史最真实、最可信、最难得的珍贵资料。近年来,安徽望江县境内连续发现地契、良民牌、钱币、凭信执照等太平天国历史文物,这些发现,对认识和了解太平天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发现的时间与文物
这些太平天国历史文物的连续发现,都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最早一次是在1981年5月间原毛安公社(现属高士镇)供销社废品收购门市部,在收购废旧书报时偶然发现两张太平天国地契:一张为太平天国甲寅四年(即公元1854年)六月二十六日,质地皮纸,横式,宽55.5厘米,长45厘米,上面盖有“太平天国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监军”长方形朱红大印。另一张为太平天国丁巳七年(即公元1857年)三月二十日,质地皮纸,竖式,长34厘米,宽13厘米,上面盖有“太平天国安徽省总制”长方形朱红大印。这两张地契均系当时农民出卖土地的契约(图1)。
笫二次是1983年春开展全县文物普查工作时,在原太慈乡(现为太慈缜)胜利村一农民家发现的一张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即公元1853年)十月十二日(注:因过去对丑字忌讳,故将癸丑的“丑”字改为“好”字)良民牌,质地皮纸,长47厘米,宽41厘米,上面盖有“太平天国殿右拾贰检点”长方形朱红大印,写的内容为“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小北门太慈乡距城三十里,太平天国中军前×营×营右二批捷伍卒徐怀交”,另写有其全家人的姓名年龄排行等以及全家人口总数等,即如同当今的户口本(图2)。
第三次是1985年文物普查工作时,在农民手中征集到三枚太平天国时期所铸行的钱币,其中两枚为“太平天国·圣宝”钱币,其形制币文,基本相似,只是钱币大小、轻重不一。一枚面文为“太平天国”四字,直读。背文“圣宝”二字,直读,宋体字。钱径5.4厘米,穿径0.65厘米,厚0.25厘米,郭宽肉深。一枚面文为“太平天国”四字,直读,背文“圣宝”二字,直读,楷体字。钱径6.4厘米,穿径0.54厘米,厚0.23厘米。第三枚面文为“天国”二字,直读,背文“圣宝”二字,直读,楷体字。钱径3.7厘米,穿径0.54厘米,厚0.25厘米,制作精细,古朴典雅,为当时太平天国所铸行的钱币(图3)。
笫四次是2007年秋,由一位文物贩子在县农村发现并收购而来的太平天国“带征执照”“漕米执照”“春纳执照”“秋纳执照”:以及“辎重凭信“等五件文物(图4),后出售给安庆市的一位收藏家,幸得保存下来。它们的质地均系皮纸,稍微发黄,“执照”均为竖式,长25.5厘米,宽13厘米,呈长方形,单线框,其中“春纳执照”“秋衲执照”是当时政府根据人口和田亩分春秋两季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收据凭证,上面各加盖有“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监军”长方形朱红大印。“带征执照”“漕米执照”均系太平天国丁巳七年(1857年) 发放的。
第五次是2009年春在县农村一农民家发现并征集而来的“太平天国辎重凭信”,质地皮纸,稍微发黄,竖式,为长方形单线框,长36厘米,宽24厘米,方框内分上中下三格栏,上栏分别有竖行“枪械武备”“粮米草”“马匹车载”“军服品饰”“军中杂项”等项目,中有横排“数额”两字,下有横排“雒旗兵旅编制”及“签书画押”等字,有“太平天国北路军辎重千人队”等字样,相当当今军队中后勤物资供应站发放军用品的单据(图5)。
文物的历史时代背景
一、地契与执照: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南京)后,曾企图建立一个人间的理想“天国”。1853年冬颁布改造社会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具体内容是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把全部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广大农民,以实现“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饭同吃,天下无处不均匀,人人饱暖”的理想社会。在当时这是太平天国及其领袖洪秀全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的结晶,它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反地主阶级的革命热情。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毛主席说过:“我们帮助农民平分土地的要求,是为了便于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并非提倡绝对平均主义,谁要是提倡绝对平均主义,那就是错误的。”因此,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行,既违反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又超越了农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加上当时战争环境的关系,实行这种土地纲领,更是很困难的。据说,石达开奉天王之命,来到安庆一带安民,目睹当时田亩制度对生产力的束缚,极力主张修改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政策。他与杨秀清、韦昌辉等人联名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稞,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喻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洪秀全同意,因此这两张地契及几张执照都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二、良民牌: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京定都,这一巨大胜利,极大地震撼了清朝统冶,清政府便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军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