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运动倡议与实践的国际奴隶博物馆
博物館與文化第 13 期頁 127~134 (2017 年 6 月)
Journal of Museum Culture 13 : 127~134 (June, 2017)
社會運動倡議與實踐的國際奴隸博物館
Richard Benjamin 館長訪談
Richard Benjamin1
2
陳佳利 訪談、編譯
前言
2007 年開館的國際奴隸博物館(International Slavery Museum) ,隸屬於利
物浦國家博物館群,在總館長 David Fleming 及館長 Richard Benjamin 的領
導下,已經邁入十週年,展覽內容除了以常設展展出跨大西洋奴隸販運歷史
與遺產外,也持續與非政府組織合作,陸續推出世界各地當代奴役特展,喚
起民眾對當代奴役現況的關注。在典藏方面,國際奴隸博物館持續蒐藏與奴
役主題相關的文物及藝術創作,教育活動則除了開發各種教學資源外,也為
學校團體舉辦不同主題的工作坊。為配合本專題的規劃,《博物館與文化》
總編輯利用 2016 年 7 月於英國進行田野調查研究期間,訪問 Dr. Richard
Benjamin ,請他分享關於博物館的展覽定位與願景,並就博物館在賠償及如
何扮演社會運動倡議角色等議題,進行意見分享與交流。其中,國際奴隸博
物館近年來加入防範仇恨犯罪連線,讓受害民眾可以在博物館中尋求協助,
1 Richard Benjamin現任國際奴隸博物館館長及利物浦大學國際奴役研究中心主任。
Head of the International Slavery Museum, Co-Director of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Slavery,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2 陳佳利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Professor, Head of Graduate Institute of Museum Studie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Email: chiali21@
128 博物館與文化第13 期 2017 年6 月
直接參與防範犯罪之社會實踐,令人印象深刻。本刊編輯室將 2016 年 7 月
13 日的訪談精華重點節譯,以饗讀者。
陳佳利:可以介紹一下您的工作內容嗎?
Richard :我擔任國際奴隸博物館館長將近十年,我的角色非常多元,但主要
是監督與規劃博物館的整體發展方向,如典藏、教育及行銷等部門
未來發展方向。目前我的工作重點為規劃隔壁棟的馬丁路德區(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Building) ,未來將與本館三樓的展覽以走道連
結,並希望在兩三年內會開放。除此之外,我也是大英國協博物館
協會 (Commonwealth Association of Museums) ,國際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的奴隸路徑計畫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of the
UNESCO Slave Route Project)的英國代表,所以我也負責國際合作
相關事務。
陳佳利:過去利物浦的海事博物館內已經設立了跨大西洋奴隸販運展廳,為
什麼你們需要成立國際奴隸博物館呢?
Richard :這是個好問題。跨大西洋奴隸販運展廳於1994 開幕,並且因應國
際奴隸博物館開館而於 2006 年關閉。這兩者的願景不同,前者展
覽內容比較狹窄,而從博物館的館名來看,就知道國際奴隸博物館
所關注的範疇不一樣。跨大西洋奴隸販運展廳只關注跨大西洋奴隸
販運及其遺產,但國際奴隸博物館自 2007 年開館以來,關注相當
多不同形式的奴役及反奴役議題,如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