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鉴赏五.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词鉴赏五

唐宋词鉴赏 授课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 王强 2008年度 第五讲 苏轼词(上)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属四川)人。东坡与父洵、弟辙三人,足可光照千秋,时谚云:“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 曾巩说: “三人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知其名,家有其书。”(《苏明允哀词》) 对苏轼一生影响最大的是 汉史与《庄子》。 后汉桓帝时,朝政不修,宦官当道。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的范滂与太学生上书弹劾奸党,可是皇帝却命令捉拿上书人,遂起历史上极残酷的“党锢之祸”。别人逃祸,而范滂独不避,与母别,母慰之曰:美名、高寿,岂可兼得?范滂从容就捕,死于狱中。以天下为己任,遇艰危而不悔的用世之气格,对苏轼一生影响很大。 读《庄子》,则一方面得其“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而不伤”的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的超然旷达之精神;一方面又得其汪洋恣肆酣畅淋漓的文风之浸染。 苏轼有一颗把儒家用世之志意与道家旷观之精神作了极圆满之融合的心灵。 被宋末张炎推为“压倒古今”的和韵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云: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愁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章质夫曾作过一首《水龙吟》,写杨花,那词写得也很美。所谓“次韵”,就是按章词的原韵和一首。章词是这样的: 燕忙莺懒芳残,正陌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苏轼词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诗化倾向,这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题材扩大,什么都可以写。 二是语言:是雅化的,讲文约事丰。 三是气象,是诗化的高峰。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与鲜于子骏书》说:“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当是指此词。 这类“豪放”词成就较突出的应在“乌台诗案”之后编管黄州那个五年里。 “乌台诗案”之原委: 新党改革时,轼外放杭州通判,由杭而密,而徐,至湖州。潮州谢表云: 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胜事,或可牧养小民。 此表为人深文罗织,认为他有谤毁朝廷之意,遂下御史台(柏台、乌台) 又摘其诗“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以龙(帝)在地下,指其叛逆,几乎处死。 当时轼予其弟诗云: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铛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府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吏梁成以遗子由》) 轼在狱中,人多伸援手,乃脱,贬黄州团练副史。生活艰难,后在东坡地自耕,乃稍得过。这一时期他的精神状态是什么样呢?在一封书信中他写: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与李公择书》) 他就是这样,他落难,这是外在的,但他内心那份操守却没有放弃。就是九死一生到了海南,他还在诗里写: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空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这是无待于外而有待于内的一种修养。这是一种有底蕴的超旷,未如一般人,言超旷,则不分黑白,漠不关心,内如枯木,无视痛痒,此非超旷,实为麻痹! 我们讲苏轼少年读书明志时提到,他此生得力于范滂,庄周,则可见其两点做人的态度: 一是,他对于自己的苦难,是能以超旷的态度处之; 二是,他对于国家、人民的忠爱之心,则是始终执着无改的。 如其在密抗旱,在徐治水,在杭筑堤以解淤塞,在惠架桥以通海陆。 此以无生之觉悟,以成有生之事业者也! 在此种背景下,我们来读其《念奴娇》: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文档评论(0)

hello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