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总论 李晓捷 二00二年五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脑瘫总论 李晓捷 二00二年五月.PPT

小儿脑瘫的康复 冯尚武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残疾分类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分会委员 中国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的定义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诊断条件: 1)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 2)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3)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中国教科书中的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综合多数观点,建议脑瘫定义为:   脑瘫是由于胎儿、婴儿或儿童时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这一定义强调  所有脑瘫患儿都遭受了包括运动传导路在内的脑损伤,损伤的部位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  损伤可只累及运动功能,也可不同程度地累及感知觉和其他功能。因此,脑瘫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与儿童其他疾病所致瘫痪不同,脑瘫在婴幼儿期即可出现中枢性瘫痪和姿势异常。 脑瘫脑部的病理改变是非进行性的,要与脑肿瘤、退行性脑部病变和进行性疾病所致中枢性瘫痪相区别。  脑瘫应包括那些非进行性先天性疾病或先天畸形的脑损伤所导致的瘫痪。 儿童时期的脑在持续不断地发育成熟,特别是三岁以前更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近年来脑的可塑性研究更加说明了这一观点。 发病率 各国发病率有所不同,但一般发达国家在1.5—2.5/1000。美国约有75万CP患者,英国每年新发生CP2000名。据报道,CP发病率约在0.74—5.9/1000之间。 我国各地区CP发病率有所不同,1988年小样本统计约1.8—4/1000,但近年各地进行调查表明一般在1.9—3.4/1000左右。 CP的患病情况据报道男性多于女性,城乡差别不明显。随着社会发展,CP重症越来越多,手足徐动型CP数量越来越少。发达国家重症CP多,手足徐动型CP明显少于发展中国家。 病因 ●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即出生前、 围生期、出生后三个阶段的高危因素。 ●也有人用先天性与获得性两种因素进行分析。 ●目前的争论是2岁以后或4岁以后引起CP病变及临床表现是否应统计为脑瘫之内,因此提出“生长中的脑”作为定义中的组成部分 (一)不同时期脑损伤的比率 (二)各时期脑损伤的原因 临床症状 ●运动发育落后 ●神经系统症状 ●肌张力异常 ●姿势异常 ●早期症状 ●并发损害 运动发育落后 正常小儿运动发育特点 年龄 特点 3月—4月 头的调节、肘支撑、臀低头高、 四肢外展屈曲、向中线集中 4月—5月 开始四肢对称性伸展及外展、 手口眼协调 6月 四肢明显伸展、外展、瞬间独坐、 靠站 7月—8月 躯干调节、坐位平衡、主动翻身、 直腰坐、扶站、俯爬 9月—10月 四爬、前进运动、自由坐、 肢体运动分离、抓站 11月—12月 高爬、手上举步行、蹲立动作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角弓反张 头极度后垂 足跖屈 两腿呈剪刀状 肌张力异常 CP的不同类型,肌张力有不同变化可有肌张力增强、低下变化: 1、腱反射 2、静止性肌张力 3、姿势性肌张力 4、运动性肌张力 早期症状 年龄 症 状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