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65 多伦路参考图 (从百度地图截图) */65 多伦路 重要建筑门牌号 (未经逐一校核 仅供参考) 8 公啡咖啡馆遗址 59 鸿德堂 93 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寓所 夕拾钟楼 123 老电影咖啡馆 135弄背后 景云里 左联纪念馆 上海报纸博物馆 海派文化馆 奇石馆 藏筷馆 193 藏钟馆 201-2 左联会址 210 白(崇禧)公馆 210东侧 金泉古钱币博物馆 250 孔(祥熙)公馆 谢 谢 观 赏 摄 影 LNFSCSS 制 作 LNFSCSS 文字资料 选自网络 百度文库等 背景音乐 出水莲 2014年7月22日 */65 */65 多伦路169号 内山书店 开设于1917年, 原址最初在上海虹口的北四川路余庆坊弄口旁的魏盛里(现四川北路1881弄), 1929年迁至北四川路的施高塔路(今山阴路)11号 */65 */65 */65 名人墙 左起依次是: 鲁迅与陈赓 丁玲 郭沫若 叶圣陶 沈尹默 茅盾 */65 时常有人在此拍照,寻找“老上海”的感觉 */65 左联纪念馆 多伦路145号 建成于二十年代,外廊与柱式及砖墙的线条, 突出显示其富有代表性的美洲殖民地式建筑风格 左联纪念馆和十大文化名人展馆。 */65 多伦路145号 中华艺术大学校址和学生宿舍旧址 */65 */65 景云里(名人之路) 位于多伦路135弄背后,建于1925年,为砖木结构石库门房屋 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 */65 */65 老电影咖啡馆 多伦路上非常有名的老字号Café, 坐落在一座小洋房内 */65 */65 */65 东横滨路 与多伦路连接的小街, 保留着老上海的风貌,有小吃店 */65 */65 */65 */65 */65 多伦路66号 薛公馆 抗战时期,曾作侵华日军海军武官府驻地 */65 薛公馆 抗战时期,曾作侵华日军海军武官府驻地 */65 一条多伦路 百年上海滩 */65 上海市徐悲鸿艺术研究所 秦石轩 多伦路50号 */65 */65 鸿德堂,多伦路59号。 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 主体建筑座南朝北为2楼, 突出的裙楼第四层为钟楼, */65 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 作为西方宗教建筑而采用中式建筑的风格, 在国内仅此一处,极为罕见 */65 鸿德堂 多伦路59号 1928年由美国北长老会资助与 中国教友信徒捐款建造。 */65 上海多伦现代艺术馆 */65 */65 多伦路8号(右侧)是公啡咖啡馆遗址 多伦路东南端 “海上旧里”牌楼 */65 */65 牌楼内径高4米、宽3.8米, 具有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 牌楼上方汪道涵题写的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65 */65 上海印象2014-1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是四川北路的支路,一条呈 L形的曲尺型小街,长不过550米 街短而窄,蜿蜒蛇行,路曲且幽 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 汪道涵题写“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街名 */65 叶圣陶与小报童 这里是多伦路北端 */65 多伦路文化街虽在地图上难有立锥之地, 但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65 */65 */65 多伦路的路面用石块铺成,路两边的各式洋楼涂饰一新,门面洞开,皆为雅商,字画,古董,红木器具, 一路列过去,甚是风雅 */65 */65 据说这曾是孔(祥熙)公馆 */65 */65 */65 诸多彪炳史册的文化名人如鲁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等 曾在这里聚首、呐喊、战斗。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公啡咖啡馆 这些都曾是他们的战场。 */65 瞿秋白(1899~1935) 栩栩如生的街头铜像向你描绘着当时文人的风采, 那些故居遗址向你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65 左联五烈士 柔石(1902~1931) 白莽(殷夫 1909~1931) 冯铿 (女1907~1931) 李伟森(李求实1903~1931) 胡也频 (1903~1931) 鲁迅为五烈士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却成为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