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说伐楚).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齐桓公说伐楚)

齐桓公说伐楚 【教学要点】 1.文字现象(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命我先君大公 女实征之 王祭不共 2.一词多义: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以夹辅周室 以此众战 3.兼词:其问诸水滨 4.活用:赐我先君履 5.语序: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楚国方城以为城 汉水以为池 寡人是征 寡人是问 春秋无义战 春秋是一个诸侯混战的时代,大家都是为了实际的利益(攻城掠地、抢夺财富之类)而打仗,大国凭借实力抢夺、吞并小国,弱肉强食,没有谁是为了真理、正义而战。 这场战争之所以载入史册,引起人们的兴趣,并不是谁是谁非、谁代表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而是在一个“无法无天”、凭强力攫取利益的时代之中,弱者如何凭借智慧保护自己的技巧,以及在强大的武力面前不甘称臣的精神。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齐侯,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齐属侯爵,故文中称齐侯。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以,介词。诸侯之师,参加这次战役的有鲁、宋、陈、卫、郑等国。师,军队。蔡,国名,姬姓,在今河南省汝南、上蔡一带。 上古的“爵” :公侯伯子男 《通典.职官.封爵》上载有: 黄帝:方制万里,为万国,各百里。 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 殷: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 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公居摄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以上这种“爵”只是一种名号,与后世的封爵有很大的区别。除天子之外,公侯伯子男的地位和权力是相等的,仅仅是在礼节上的待遇有一定程度的差别。 郑庄公(郑伯,郑老大,与叔段呼应)、晋侯(晋历公,P143)、蔡伯、楚子。 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左传庄公十六年》) 溃,溃败。 楚君派使者跟诸侯之帅说。楚子,楚成王。楚属子爵,故称楚子。与,介词,跟,和。 处(chǔ),居住。寡人,谦词,君主自称,意思是“寡德之人”北海,齐临渤海,古人称为北海。南海,楚境不到南海,这里只是甚言其远。 【风】 指牝牡相诱。《书·费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 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 《古文觀止》: 牛走順風,馬走逆風,两不相及,喻齊楚不相干也。 【虞】 《说文》:騶(zōu ,古时掌管养马并驾车的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寿,食自死之肉。从虍(hū,虎皮之文)吴声。《诗》曰:于嗟呼,騶虞。 文中显然是借字,猜度;料想。《书·大禹谟》:“儆戒無虞,罔失法度。” 关于“之”的分析: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教材认为是连词,连接主语“君”和谓语“涉吾地”,使这个主谓结构变为偏正结构,作动词“虞”的宾语。 窃以为,“之”应该是结构助词,用在充当主语或者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用法。 例如: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宣公二年》) 中学的分析,一般认为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p461)中也是这样说:“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 但是,王力后来改变了这种看法,他在《汉语语法史》(p231)中这样说:“我们把这种‘之’字译成现代汉语的‘的’字觉得不顺口,就是因为现代汉语没有这种结构。而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则必须使用这种语法结构。这种‘之’字是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过去我们认为这种语法结构是句子的仂语化,有人叫做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种提法虽然好懂,但是不切合实际情况。这种语法结构是本来就有的,不是‘化’出来的,更不是为了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才使用这种语法结构。” 小结:“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不能称其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只能说是古代汉语中“之”字的一种特殊用法,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用法。 可以参照英语类似用法来理解: I hope that I win ¥ 5,000,000. I wish that you forgive me. 参见聂志军.漫谈“之”字在中学文言文中的教学[J].现代语文,2006,10:93-94. 涉 《說文》:徒行濿水也。 《爾雅·釋水》:繇膝以上爲涉。 涉:趟水過河 →進入、到 涉,本来是蹚水过河的意思,

文档评论(0)

hello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