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张翠萍五柳先生传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翠萍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 凌河镇红沙沟中学 张翠萍 2013-3 五柳先生传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宜讲得过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 【教学步骤】 【课前延伸】 一、激情导入(多媒体播放《饮酒》画面) 师:说起陶渊明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那么,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再次走近陶渊明,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板书课题)(多媒体显示。) 展示目标(多媒体显示。) 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字注音: ?嗜(shi) ?辄(zhe) ?吝(lin) ?褐(he) ?箪(dan) ?汲(ji) ? ?俦(chou)觞(shang) ?2.考考你 (1)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 (2)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1、教师引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学习,贵在“读”字。 ?(1)许:处所,地方。? (2)详:详细地知道。? (3)因:就。? (4)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5)焉:语气助词。? (7)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8)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9)性:本性。 ?(10)嗜:爱好。? (11)旧:老朋友。 ?(12)或:有时。 ?(13)置:准备。? (14)招:邀请。 ?(15)造:往,到。? (16)辄:就。? (17)尽:喝个尽兴。? (18)期:期望,希望。? (19)曾不:竟不。? (20)吝情:舍不得。? (21)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22)萧然:空寂。 ?(23)短褐:粗布短衣。 ?(24)穿,破。? (25)结,缝补。(26)晏,平静,安逸。? (27)如:……的样子。? (28)终:结束。? (29)戚戚:忧愁的样子。? (30)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1)兹:此,指五柳先生。? (32)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3)俦:类。? (34)衔觞:喝酒。觞,酒杯。? (35)以:来。? (36)乐:使……快乐。? (37)志:心意,志向。 二、合作探究 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多媒体展示) 2、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综观全文,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4、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