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1第三课课件
;温故而知新;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太祖陵墓——永昌陵;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元朝的行省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问题2:有人认为元朝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行省制并不是对郡县制的否定,而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一、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
(2)职掌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审核(门下)至执行(尚书),都须经由三省处理。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审议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问题1: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职能相同吗?
提示:不相同。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小结与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9、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初诸侯,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赵翼《22史札记》
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 ——《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三: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前2世纪末)百余年间,见侯五,余皆坐法殒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不取于列侯之外。 ——(同上)
材料四: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朝预闻政事。 ——《汉书》;问:(1)材料一中所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汉武帝选任丞相的渠道及原因。
(3)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三、四叙述的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主题2 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和选官制度变化;探究1:材料一中“令诸侯以私恩裂地”是针对汉代的什么现象采取的措施?有何重要影响?
提示:(1)针对汉初郡国并存,王国逐渐威胁中央集权现象而采取的“推恩令”,通过分割王国封地的办法削弱王国势力。
(2)通过“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以加强。;材料二 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
——[唐]杜佑《通典》
探究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探究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提示:(1)制度演变: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
(2)趋势:①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②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③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材料三 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至宋明而始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探究3:据材料三和所学,科举制度的实施有何影响?
;探究3:据材料三和所学,科举制度的实施有何影响?
提示:(1)利: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一部分有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2)弊:它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高频点2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1.(2011·江苏单科·T2)右图所
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
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
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观经济学萨缪尔森.ppt
- 德育第二册第三课.ppt
- 微课课件。许玲玲.ppt
- 徽标类题目规范答题(简洁实用).ppt
- 德育课件3.ppt
- 微课小壁虎借尾巴2.ppt
- 心动神怡一瞥间定.ppt
- 心史--桑代克.ppt
- 心安怡产品训练.pptx
- 心态的培训OK.ppt
- 2025AACR十大热门靶点推荐和解读报告52页.docx
- 财务部管理报表.xlsx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二章恒定电流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ppt
-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pptx
- 俄罗斯知识点训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pptx
- 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课件(统编版).pptx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七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7.2.1.ppt
-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第3讲圆周运动.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53Lifeinthefuture.ppt
- 2025-2030衣柜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