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 录
福建 1
1 福建民俗
福建
家庭习俗
秦汉以前,闽人已有单门独户的家庭形式。汉代以
后,中原汉人南迁入闽,带来了封建家庭制度,即以父
亲为中心的家长制。家庭结构一般是三代同堂,俗称“小
家庭”。宋代,理学家倡导“合睦至亲”,福建出现许
多累世同居的大家庭,并以此为荣。元代和明代,出现
不少六代同堂,数百口一家的大家庭,但三代同堂仍占
主导地位。在家庭中,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财产传男
不传女,不少家族还形成家教和族规,代代相传。近代
以来,传统的家庭观念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家庭逐渐
朝小型化演变。特别是近30年来,3口之家成为城镇的
基本家庭形式,4至5口之家成为农村的基本家庭形式,
新型的家庭关系逐步形成。
家族制度是在汉代以后随着中原汉人的南迁而逐步
在福建发展起来。当时,汉人入闽后聚族而居,保留着
比较完整的家族制度。唐代福建就有少数祠堂,宋代时
祠堂增多,明清时期祠堂遍布福建城乡,家族制度基本
完善。近代以来,沿海地区和城市家族制度开始动摇,
但在广大农村家族制度仍然存在,家族势力十分强大。
1949年以后,家族制度虽然瓦解,家族组织也趋消亡,
但家族势力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80年代以后,家
族势力在某些乡村重新抬头,建祠堂、修族谱、祭祀家
2 福建民俗
族祖先等习俗又相当盛行。
家庭
(一)家庭组成及成员关系
旧时福建的家庭结构,以具有完整性的系代家庭为
主体,成员众多。户户都祈求“五代同堂”、“五世其
昌”、“子孙满堂”、“阖家团聚”的家景,以示人丁
兴旺,家族繁荣。在“多子多福”观念支配下,一些大
家族人数往往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民国时,永泰县鹤
皋镇登高山“世科里”张正兄弟7人,老母在世,四代
同堂,家人多时共36口,少时也有29口。霞浦福长村
陈依强一家52口,五代同堂;永泰清凉乡古岸村张兴梓
一家54人,五世同堂。三代共居的家庭更比比皆是,占
了主导地位。
受传统的封建礼教影响,家庭中家长(又称“家
主”、“户主”、“当家人”)拥有最高权威,其他成员
(即家属)处于从属与被支配的地位,关系很不平等。
通常一家辈份最高的年长者,被尊为家长,如曾祖
父、曾祖母、祖父、祖母为家长,父、母也有成为家长
的可能,视家庭规模而定。三代同堂的以祖父为尊,仅
有两代的则父亲为长。在典型的家长制度家庭中等级森
严,家庭成员必须服从最长者,凡事要请示家长,征得
同意后才能办。家长可以训斥、责罚家庭中任何触犯家
规或冒犯他(她)的人。家长掌握一家的钱财、粮食,统
一安排家庭成员的衣食用度,其他成员承担各自应尽的
义务。家长在位,整个家庭形成一个统一体,所有成员
都应住在一个家庭的屋檐下。其儿孙即便成了家一般也
3 福建民俗
不分家。一个家庭的内外事务,如分房产、祭祖、打官
司等均由家长出面或主持。甚至孙女出嫁,择孙女婿也
应由家长首肯,孙女本人及其父母均无权作主。旧时常
见的包办婚姻,便是家长制下的副产物。
一些家族,虽有辈份高者,但已老迈不能视事,名
义上仍尊其为家长,一般并无实权。而以能实际操持家
务的长房长亲中的壮年人为家长。女性一般不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