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性状鉴定1

 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 依据国家药典、有关资料规定或有关专著对中药作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中药鉴定主要包括: 真伪鉴定 纯度鉴定 品质鉴定(有效性鉴定和安全性鉴定)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1.样品登记 2.取样 3.杂质检查 4.真实性鉴定 5.有效性鉴定(有效成分) 6.安全性鉴定 7.报告 中药鉴定的意义 意义 1)中药鉴定是在继承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等方面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因此,有必要对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中药,通过调查研究,加以科学鉴定,澄清品名,尽量做到一药一名,互不混淆,保证中药的真实性,以及疗效和用药安全。 3)在中药商品流通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特别是一些贵重中药,时有发现伪品或掺假现象。贵重中药,如麝香、血竭、熊胆、羚羊角、番红花、冬虫夏草等。 如砂仁近年来由于用量增加,药源趋紧,致使一些非正品砂仁混入市场,造成品种混乱,影响疗效; 又如以亚香棒虫草、香棒虫草、地蚕、人工伪制虫草及用白僵蚕冒充冬虫夏草等。 开展中药的品质评价,制订中药的鉴别依据和质量标准十分重要; 对来源单一的常用中药及其类同品以及进口中药,也都需要进行鉴定研究,制订可供鉴别、检验的依据和标准。 4)开展中药的鉴定研究,在发掘新药源和寻找进口中药的代用品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血竭,产于印度尼西亚等地,进口中药。经考查发现,剑叶龙血树在我国云南应用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经鉴定研究以“广西血竭”为名入药。  原植物鉴定 中药的原植(动)物鉴定(identification of original plant),又称分类学鉴定。 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无误。是中药鉴定的根本和基础。 一、观察植物形态 对具有较完整植物的标本,应注意其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观察,对繁殖器官(花、果、孢子囊、子实体等)应特别仔细,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特征,如毛茸、腺点的形态构造。 同时注意对药用部位进行观察。 二、核对文献 根据检品的形态特征及其产地、别名、效用等线索,可查阅《中国药典》、相关的中草药书籍和图鉴,加以分析对照。 重要参考文献、著作: 《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新华本草纲要》、《中国中药资源丛书》; 《中药志》、《中华本草》、《中国药材学》、《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鉴定学》等。 三、核对标本 当确定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以到有关植物标本馆核对已定学名的该科属标本。 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本馆中已定学名的标本正确可靠。 在核对标本时,要注意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差异,需要参考更多一些的标本和文献资料,才能使鉴定的学名准确。 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ma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以性状,包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为依据对中药进行鉴别的方法。 一、形状(shape,form) 中药的形状与药用部位有关。 如根类中药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 皮类中药有卷筒状、板片状等; 种子类中药有圆球形、扁圆形等。 老药工们常以简单、生动的语言加以概括,易懂易记: 如防风的根茎部分称“蚯蚓头”“凤眼圈”; 山参的主要特征被形象地描述为“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 在观察外形时,对皱缩的商品中药如叶和花类,鉴定时须先用热水浸泡,展平后观察; 在观察某些果实种子类中药时,亦可用热水浸软,以便剥去果皮或种皮,观察内部特征。 二、大小(size) 中药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 有些很小的种子类中药,如葶苈子、车前子、菟丝子等,应在放大镜下测量。 表示中药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中国药典》规定的大小幅度,系指中药的常见大小。 三、色泽(color) 各种中药的颜色是不相同的,而同一中药的色泽变化与中药质量有关。 玄参要黑,丹参要紫,茜草要红,黄连要黄。 如加工条件变化、贮藏时间不同或灭菌不当等,就会改变中药的固有色泽,甚至引起内在质量的变化。 在观察中药的色泽时,中药应干燥,并应在日光下观察。 色泽的描述包括表面和断面色泽的内容。一般把质量好的色泽放在前面,二种色调组成描写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表面特征(surface character) 中药表面特征:有光滑、粗糙、皱纹、皮孔、毛茸等。 双子叶植物的根类中药顶部,有的带有根茎; 单子叶植物根茎,有的具膜质鳞叶; 蕨类植物的根茎,常带有叶柄残基和鳞片。 例如:白花前胡头部有叶鞘残存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