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 归去来兮辞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招聘考试 归去来兮辞课件

作者简介 陶潜,又名_______,字元亮,____(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_________”。又自称作“_________”。 学习要点: 1.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   2.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3.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辞 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1 、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2 、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阅读思考: 1. 陶渊明归去的原因?   2.归去后陶渊明的生活情形?   3.归去后陶渊明的人生思考? 听朗读,感受音韵美 全文主旨   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家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课文解析: 1. 陶渊明归去的原因——厌恶官场(第1段) 2.归去后陶渊明的生活情形——快乐闲适(第2.3段)   3.归去后陶渊明的人生思考——乐天安命(第4段) 课堂小结 淡远潇洒的文风 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陶渊明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东晋 余家贫,耕植不足 以自给。幼稚盈室,瓶 无储粟,生生所资,未 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 长吏,脱然有怀,求之 靡途。会有四方之事, 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 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 邑。于时风波未静,心 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我家境贫困,耕田植桑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 《归去来兮辞》序文 及少日,眷然有归 欤之情。何则?质 性自然,非矫厉所 得;饥冻虽切,违 己交病。尝从人事, 皆口腹自役;于是 怅然慷慨,深愧平 生之志。犹望一稔, 当敛裳宵逝。 (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之事虽然是急迫,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 连夜离去。 辞官的根本原因 作品回顾 寻程氏妹丧于 武昌,情在骏 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 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 篇曰《归去来 兮》。乙巳岁 十一月也。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 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 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 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 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 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 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 十一月。 归去之因 (序) 归去来兮辞 并序 决意归去 心情迫切 (1) 归家怡然 田园之乐 (2) 人情淳美 出游愉悦 (3) 感悟人生 乐天安命 (4) 归途 抵家 居室 涉园 欣喜若狂 归心似箭 舒适安逸 留连忘返 行文线索 一、叙事线索 如何理解作者“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处世哲学? 答:确实有些消极,但也是诗人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的真实复杂的感慨。诗人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习,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归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直率、自然、自由,确实愤激于官场龌龊,眷恋自由自在的人生。在诗人看来,在官场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的正途,诗人并未自命清高,而是直抒胸臆。 如何理解作者“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