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漏一年余
名师垂教 经漏一年余 病案 李X X,女,18岁,吉林省浑江市人,1990年来诊。 该患于1年前开始经漏不止。可能与其在经期没能注意休息,不适当地参加较为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关。曾用中药治疗。开始用药数剂后,经漏好转,3个月未来月经。以后月经来后,又淋漓不止,再服前药及改变几次处方均未见好转,西医妇科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亦曾用过一切西药而不见效。其父 母向我讲诉了整个病程及治疗情况,深以为忧,并拿出用过的十几张处方。其开始所用之方,药物大抵为:黄芪、党参、白术、茯苓 ,当归、川芎、枣仁、远志、龙眼肉、艾叶、阿胶等。之后所用之方,大体为在前方基础上,加龙骨、牡蛎、藕节炭、蒲黄炭、棕榈炭之类、嗣后所用之方,又为桃红四物汤加减,有加三七粉的,有加郁金、姜黄的。诸方反复应用,终不见效。 第二天,患者前来就诊。视其面白无华,口唇淡白,舌淡红少苔,两目暗淡无神,神情疲惫,询其小腹无胀满疼痛,血量多而色淡,唯觉神疲乏力,倦怠嗜卧,腰膝酸软,时有眩晕,动则汗出,心中悸动,夜寐不宁,常易惊醒,身体畏寒,手足发凉,饮食尚可,二便如常,脉象数而细微。 细思此患之疾,时已年余,流血不止,血虚固属无疑、且无疼痛胀满之症,又现一派虚乏疲惫之象,其证当为纯虚无实可知。前面初时所用之方,系属归脾汤加减,若为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所致漏下者,当为对证之方,所以初用其方时,曾经取效。以后又流血不止时,再用其方,却无效验,说明其虚不仅在于中焦脾胃。 若补而不效,加用收敛固涩之品,使补涩并用,也当有效,但结果却毫无效果。若补之涩之而仍不效,很有可能为瘀血内停,新血不能归经而致流血不止,此时若用化瘀止血之药,确实不无道理,使瘀血去而新血自能归经,不止血而血自止,也是治疗失血证较为常用之法。但此患用后也不见效,说明此证原非痰血内停。 以上诸法皆不见效,说明此证确非易愈之证。有鉴于此,也颇以为难,所以当时向其父母说:此患时间较久,又屡用诸药而罔效,据其证情,开药3剂。如药后有效,可再继续治疗,如其无效,我也再乏良策,还望另请高明,其父母诺之,为其书方: 生黄芪30g 焦白术20g 川续断25g 白芍15g 生地15g 海螵蛸15g 茜草15g 龙骨25g 牡砺25g 炮姜10g 艾叶10g 阿胶15g (单包,分3次烊化,兑药汁同服) 3剂。先将药用温水浸泡1~2 小时后,煎煮3次,合并3次药汁,分3次温服,每日1剂。 第五日,患者与其父母同来,见其面有喜色,知其证有转机,其母言,患者服完第二剂药后,血即完全停止,今早服完第三剂药,故又来就诊。患者自言,咋晚和前晚睡的很实,再加血已止,所以今天自觉很是精神,l年来,从未有这两日心情这样好过。 即已见效,效不更方,又投前方3剂,每剂加木香5 g,意在用其辛温芳香之性,快脾气,醒胃气升动清阳而助正气也”。本草正义》)与“补药为佐则补。”(《本草汇编》)使补涩之剂不致壅塞太过。 又3剂后,自觉体力渐充,精神渐佳,食欲增而夜寝宁。药已6剂,血已止而正渐复。恐其仍有复动之虞,且病程既久,正气早虚,虽暂愈而恐其根本不固,故于前方略为加减: 生黄芪30g 焦白术20 g 白芍15g 生地15g 川续断20 g 海螵蛸15g 茜草15 g 龙骨20 g 牡砺20g 阿胶15g(单包烊化兑药汁服) 艾叶10g 炮姜10g 当归身(去尾)15g木香5 g 前后又服药6剂,血止而全身症状大见好转,且下腹无胀满疼痛之症,遂停服汤药,使用归脾丸以善其后。后未再复发。 问题1 请老师谈一下辨治此证之思路。 名师解答 此患病程已久,且有虚而无滞,故治疗时当以补益固涩之法为主,非归脾等所能胜任。此患所用之方,即《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安冲汤。所谓“安冲”者,安宁冲脉之意也。盖“冲主血海,妇女以血为本,月经以血为用。“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素问·上古天真论》)冲脉安固,则无崩中漏下之患;冲脉不固则必崩漏不止。而欲安固冲脉,必先补益脾(胃)肾二脏。因冲脉起于足阳明胃经之气街(气冲)穴,并足少阴肾经之脉,挟脐上行。所以冲脉受后天 水谷精微与先天肾气之资助供养。若脾(胃)肾二经之气旺,则冲脉之气也随之而旺;若脾、肾二经之气虚,则冲脉也之而虚。若虚极而不固,甚至滑脱,则难免有崩中漏下之虞。是以安冲汤中,以黄芪、白术培脾胃而益气虚;生地、白芍、川续断补肝肾而强筋骨。上药是通过补益脾、肾以安固冲脉之本。加龙骨、牡砺者,以其“涩可去脱”。凡病致于虚极而散、滑脱不固者,如心中怔忡、多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