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微生物教案第一讲
环境微生物学 主讲人:何池全 TEL: Email: cqhe@shu.edu.cn 前言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那一部分,即生物及其生命活动所集中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二、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cycling of element)是指无机营养元素在生物群落作用下,经过吸收和同化,并经历复杂的不同形式有机物的转化,最后以简单无机物状态归还于环境。 消费者(consumer):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及少量的异养微生物(依靠现存的有机物,转化为其他形式的有机物) 三、能量流动与食物链 地球上一切生物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四、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它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生物种类与组成,各种数量比例以及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等,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无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 五、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重要地位 自养微生物是初级生产者,能将无机营养元素转化成有机物; 第二节 环 境 微 生 物 学 的 研 究 对 象 和 任 务 1 研 究 对 象 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以及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栖息在水体土壤、空气、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和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 2 研究内容 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降解与转化,从而修复并改善环境(污水处理) 据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夹在白粉状混合物中的炭疽热病菌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恐慌,生化武器恐怖袭击的话题再次炒得沸沸扬扬,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自然聚集到了三大最危险的生化武器:炭疽热病菌、天花病毒和沙林。 世界卫生组织将这次出现的非典正式命名为SARS(中文译音:萨斯),是英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缩写,译文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 SARS是病毒,而不是细菌或衣原体。 去年在四川省发生的猪链球菌事件. 近日的福寿螺事件与线虫危害有关. 3 任 务 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为人类造福,防止、控制、消除微生物的有害活动,化害为利。 第三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 1 我国古代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 Neuberg 等对酵母菌生理和酒精发酵中间产物的分析 第三节 微 生 物 概 述 一、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按细胞核结构和细胞器分化的不同,分为原核生物(Procaryote)和真核生物(Eucaryote)两大类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 1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三种:球状、杆状、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三、分类和命名 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微生物的命名法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 四、微生物的特点 1 .个体小; 二、细菌的大小(微米) 球菌量直径,0.5-2.0 杆菌和弧菌量其长度1-5和宽度0.5-1, 螺旋攻则量其宽度0.25-1.7和弯曲长度 2-60 参见表1-1 三、细菌的细胞结构 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一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膜(原生质膜)、细胞质(原生质)内含物、细胞核物质,为所有细菌具有。 2 原生质体 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 A) 维持渗透压梯度和溶质的转移 D)细胞质膜一有琥珀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传递系统、氧化磷酸化酶及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所以,细胞质膜是氧化代谢和能量产生的部位。 B 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1 核糖体(ribosome):由分散在细胞质中的亚微颗粒,是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RNA)(60%)+蛋白质(40%) 荚膜(capsule):许多细菌能分泌一种粘性物质于细胞壁的表面,形成一层疏松而透明的胶状物质,完全包围并封住细胞壁,使细菌与外界环境有明显的边缘。 A 保护细菌免受干燥影响和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 粘液层(slime layer):有些细菌分沁多糖粘性物质,疏松地附着在细胞壁的表面,与外界环境没有明显的边缘; 鞘:丝状体周围的粘液层或荚膜硬质化,形成一层透明坚韧的空壳。 5 芽孢(spore):是在上述细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内生孢子。 四、细菌的培养特征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的菌落特征:以稀释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将呈单个的细菌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