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17周妊娠计划性引产方式探析
12~17周妊娠计划性引产方式探析[摘要] 目的:探讨12~17周妊娠计划性引产的有效方案。方法:将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及利凡诺联合用于终止12~17周妊娠,并以不同配伍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联合引产组计划性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药物引产组及利凡诺引产组,药物引产组高于利凡诺引产组,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米索前列醇阴道用药较口服用药计划引产成功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引产组中双米联合利凡诺引产较单一,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联合宫颈软化好,无宫颈裂伤。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联合用于12~17周妊娠计划性引产,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关键词] 12~17周妊娠;计划性引产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173-02
终止12~17周妊娠传统的方法多采用钳刮术及利凡诺引产。由于该孕期宫颈尚未成熟,对利凡诺引产不敏感,采用传统方式引产,产程长,引产成功率低,难以控制引流产时间,造成产妇大量消耗,情绪焦虑。而采用钳刮术,操作难度较大,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近年来,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已逐步得到认可。本文将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及利凡诺联合用于终止12~17周妊娠,并以不同配伍方式进行比较,以探讨联合引产在缩短产程,提高引产成功率,实现工作日内计划引产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3年11月~2007年11月,本中心收治孕12~17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320例,年龄18~40岁,初产妇135例,经产妇185例。无使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及利凡诺禁忌证,术前常规检查无异常,经B超测双顶径、头臀径确诊为宫内妊娠12~17周。随机分A、B、C、D、E5组,A、B组为药物引产,C组为利凡诺引产,D、E组为联合引产。终止妊娠方式分别为:A组73例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B组66例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C组57例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D组67例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E组57例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口服米非司酮,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
1.2 用药方法
A、B两组上午口服米非司酮50 mg,12 h后口服米非司酮25 mg,连服2 d。服药前后2 h禁食。A组第3 d晨8时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1 h后再口服米索前列醇0.4 mg,以后间隔4 h根据孕周大小及宫缩重复使用米索前列醇0.4 mg,最多不超过1.8 mg。B组第3天晨8时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0.6 mg,间隔4 h重复用药,最多不超过1.8 mg。C、D、E 3组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约定羊膜腔内注射时间为上午8∶30~10∶30)。C组作为对照。D组次日晨8时阴道放置米索前列腺醇0.4 mg ,间隔4~6 h,重复用药。E组于注药当天顿服米非司酮150 mg,服药前后2 h禁食,次日晨8时阴道放置米索前列腺醇0.4 mg ,间隔4~6 h,重复用药。5组均在分娩后常规清宫。
1.3观察指标
用药后观察宫颈成熟度变化,宫缩开始时间,总产程,工作日分娩情况,出血量,有无软产道损伤及宫内组织物残余量。
1.4 效果判断
宫颈成熟度:参照Bishop评分法将子宫颈口开大、子宫颈管消退、宫颈口位置及子宫颈硬度4项作为评分项目,满分11分。引产成功:用药后胎儿胎盘自然排除。工作日:8∶00~18∶00。计划引产成功:用药后在工作日内胎儿、胎盘自然排除。引产失败:指胎儿及附属物未排出,最终改为其他方法引产。引产时间:从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或米索前列醇第一次用药开始至妊娠物排出时间。总产程:以阵发性子宫收缩间隔5~6 min,持续 30 s以上为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结束。出血量以ml为单位,以目测加称重法。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两组对象年龄、孕周、孕产次,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引产成功率与计划性引产成功率
320例中,引产成功者308例,引产失败者12例。A、B、D、E 4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7.26%~100.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引产成功率82.46%, 与其他各组比较,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计划引产成功率联合引产组明显高于药物引产组及 C组,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比较,B组较A组计划引产成功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1)。
2.3 总产程与引产时间
总产程时间联合引产组明显短于其余各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白皮书.docx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读本.docx VIP
- 欧洲规范-NF P94-011-中文.pdf
- 0823S11026-《IP形象设计》-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专题16 【培优小题狂练】阅读理解“标题概括2”题(考情+技法+真题+模拟)-2024年新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原卷版.docx
- 【精心整理】人教初中数知识点总结+公式(完整版).docx
- 三年级上册脱式计算题100道.docx
- 专题15 【培优小题狂练】阅读理解“标题概括1”题(考情+技法+真题+模拟)-2024年新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原卷版.docx
- 2024年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历年真题).docx VIP
- 雅佳电吹管说明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