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病临床探究
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病临床探究[摘要]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6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和小分子肝素治疗,亚低温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措施。于治疗后14 d 和3个月分别观察其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亚低温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相同,总有效率分别为75.3%和74.0%。而远期疗效方面亚低温组与对照组间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尿激酶和小分子肝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亚低温;缺血性脑病;脑保护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057-01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缺血的神经元损伤具有温度依赖性,亚低温(30~35℃)可降低脑氧代谢率,对缺血脑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用亚低温辅助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7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6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委员会确定的第四届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亚低温组77例,男31例,女46例,年龄48~59岁,平均51岁;对照组73例,男38例,女35例,年龄45~61岁,平均50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将尿激酶50万~70万单位(根据体重)加入生理盐水60~80 ml中静脉泵入,1 h内完成;每日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U两次。亚低温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措施,亚低温治疗采用冬眠Ⅰ号(氯丙嗪50 mg+异丙50 mg+度冷丁100 mg+生理盐50 ml微量泵静脉输入)+降温毯,控制温度于33~35℃;根据病情适当给予安定、苯巴比妥钠等镇静剂治疗;根据降温效果决定是否加用冰袋。疗程为3~5 d,14 d 和3个月分别观察其近期与远期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基本痊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病残程度同治疗前;无变化: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8%或增加。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近期疗效方面,亚低温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同,总有效率分别为75.3%和74.0%。而远期疗效方面亚低温组与对照组间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生后闭塞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随时间延长而出现缺血、缺氧,且细胞变性、坏死一旦出现,则某些功能将难以恢复。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目的就是使闭塞的动脑恢复通畅脑组织血供,使梗塞区脑细胞坏死量降低至最少,最大限度减少半暗区脑细胞损伤[2]。大量研究证明缺血的神经元损伤具有温度依赖性,亚低温可保护缺血的脑组织。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尿激酶和小分子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虽然没有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却能显著提高其远期疗效。
目前亚低温保护脑组织的机制[3,4]主要为:①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抑制兴奋毒性;②减少Ca2+内流,抑制谷氨酰胺受体可塑性变化;③抑制氧自由基和NO产生;④减少蛋白丢失,促进蛋白质合成;⑤抑制神经元损失相关因子基因表达;⑥抑制神经元凋亡。
亚低温脑保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特点可能是抑制各种生物学级联反应,在许多环节通过抑制兴奋性递质,过氧化及Ca2+超载等减轻脑缺血损害。目前尚有许多问题未完全阐明。但经临床研究证明其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猝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S]. 1995.
[2]胡新建. 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早期脑梗塞及预防复发[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3):15-16.
[3]邱小鹰,胡波,梅元武.亚低温对缺血脑保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0,27(4):175-177.
[4]蒋坤维,李阳.亚低温对脑梗死治疗的远期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8):621-622.
(收稿日期:2008-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临床配液对输液液体微粒影响.doc
- 丹东市2003~2006年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研究.doc
- 临潼矿泉水浴对亚健康军人血浆乳酸、总二氧化碳影响.doc
-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及MMP-9功能影响.doc
- 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缺血性肾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参数等影响.doc
- 丹参注射液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实验药理学探究.doc
- 临证思维模式方剂学教学法浅探.doc
- 临潼矿泉配合电脑中频治疗颈腰背痛60例疗效观察.doc
- 丹参注射液对COPD患者肺功能、痰生化指标及机体免疫功能影响.doc
- 丹参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探究进展.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