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以痛为腧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观察.doc

以痛为腧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痛为腧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癌痛的方法。方法:将66例晚期癌症且伴有疼痛的患者,根据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分为3层,按照随机数字表分别将每一层病人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采用以痛为腧治疗,在疼痛部位找3~5个最明显的压痛点作为针刺.最;药物组按wHo三阶梯给药原则给口服药,轻度癌痛用阿司匹林,中度用可待因,重度用吗啡。以数字分级法评定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和药物组均可有效控制癌痛,但针刺组作用明显优于药物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4.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7.5%,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癌痛可取得优于三阶梯药物的止痛效果,且无止痛药的毒副反应及成瘾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主题词]疼痛,顽固性/针灸疗法;肿瘤/并发症;@以痛为腧 据WHO最新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新发癌症病人1000余万例,死亡600万以上,全球每年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在遭受疼痛折磨。有调查研究表明:只有23.16%的癌痛病人对镇痛药非常满意,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主要原因有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某些个体感觉药效不到位,也有因药品价格太高、患者承受不起而限制了其使用,导致临床工作中癌痛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癌痛作为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食欲、睡眠及精神状态,生活质量每况愈下,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给患者家庭及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基于上述原因,在抗癌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或减轻癌症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刺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以其安全、有效、无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优势,在癌痛治疗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于2006年11月-2007年8月在烟台市肿瘤医院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发现本法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简便,特总结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样本数的确立及分层随机的具体操作 限于肿瘤的特定病种及肿瘤医院分科不是很细等客观条件,只能将病例数定为同期住院的66例晚期癌症且伴有疼痛的患者。考虑到疼痛程度不同,对针刺的反应及治疗效果会大不一样,故将疼痛程度作为分层因素,先将66例患者按照癌性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分为3层,每层病人再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药物组。其中针刺组34例,药物组32例。 1.2 一般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在西医常规化疗的基础上,采用以痛为腧的取穴方法,即在患者疼痛部位,如:肺癌的疼痛经常出现在前胸靠近肺底部、后背相应的背俞穴以及上肢内侧肺经循行线上;胃癌疼痛通常出现在胃脘部或相应的背俞穴上;乳腺癌的疼痛通常为乳房局部及病变侧的上肢内侧;肝癌通常会出现肝区疼痛;胰腺癌会出现左胁肋及左上腹部疼痛,有时会全腹痛,甚至连及腰骶部疼痛不适;结肠癌最痛的部位通常会出现在腹部等等。在疼痛部位选取3~5个压痛最明显的点作为针刺治疗点,不配合其他穴位,针刺点可随着疼痛部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每次治疗都选择最明显的压痛点。75%的酒精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单手进针,采用提插和捻转相结合的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7天为一疗程。 2.2 药物组 在西医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根据WHO三阶梯给药原则口服给药。轻度癌痛:阿司匹林25~100 mg,口服,4~6小时1次;中度癌痛:可待因30~60 mg,口服,4~6小时1次;重度癌痛:吗啡,首次10~30 mg,口服,4~6小时1次,因个体差异很大,应调整给予合适剂量。7天为一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对2组的疼痛缓解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1年第五届全国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癌痛协作组制定的标准拟定。 疼痛强度采用数字分级法――NRS法;将一条10 cm长的线段划分为10等份,从左到右依次标为0-10,其中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分别于治疗前和1疗程治疗后让患者找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作为疼痛评分加以记录。 疼痛缓解强度以减分率来判别疗效:减分率一[(治疗前评分一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完全缓解(CR):疼痛强度减少91%~100%;明显缓解(AR):疼痛强度减少61%~90%;部分缓解(PR):疼痛强度减少31%~60%;无缓解(NR):疼痛强度减少小于31%。其中CR+AR+PR为有效病例。 3.2 治疗结果(见表2-表4) 由表2可知,本试验中以痛为腧针刺疗法对于轻度癌痛的缓解情况效果最好,中度癌痛可达94.4%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