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后人群心理研究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灾后人群心理研究及对策

地震灾后人群心理研究及对策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重大地震灾难在给人们生命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精神造成严重损伤,引起社会心理的巨大震荡。他们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就能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维持应急期间的心理平衡,能够有效地应对灾后所出现的心理危机。 1震后心理及特征分析 1.1震后灾难心理反应评估利用相关量表进行分析评估。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地震伤员进行调查。资料表明,震后人们心理反应最为明显的是恐惧、悲伤、忧愁和庆幸生存。其他心理反应按照强烈程度依次划分为心慌、意乱、愤怒、怨恨等。 1.2震后灾难心理形成机制地震的突然性和高危害性让人们开始怀疑周围世界的安全性。因此地震对人的心理伤害是通过摧毁人的生存条件来实现的,强烈的地震灾害,使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和精神条件丧失,使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强烈的干扰。如不及时干预,很可能给灾民带来不同寻常的心理创伤,对今后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3震后灾难心理特征面对重大灾难时,劫后余生的人常表现泪流满面、惊慌失措或者沉默不语、神情呆滞,这些都是灾后心理的应激反应,个体的心理防御很容易瓦解,自我控制力减弱。由此可见灾难对个体产生的影响非常大,主要表现在:①生理方面。失眠、做噩梦、易醒、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易发抖、易出汗、消化不良。②认知方面。否认、自责、罪恶感、无能为力感、不信任他人等。③情绪方面。悲观、愤怒、紧张、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④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易怒、好斗、骂人、喜欢独处、过度依赖他人等。 在严重的灾难事件中,人们经历了一般生活中没有遇到的危机状况,从而会产生一系列不常见的反应,此时人的情绪可划分为6个阶段,否认期、怨恨期、讨价还价期、忧郁期、接受期和适应期。震后心理情绪反应过程并不是完全按照这些顺序出现的,同时各个阶段也不是截然分立的,相反,可能会几个阶段在同一时间或反复交替的出现。根据所受灾害影响的程度,以及自身的调整能力,不同的人对震后反应持续的时间也可能要几周到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2震后心理救援及对策 2.1震后心理救援“震后心理救援”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力量组织的以心理专家、医学专家为骨干的专业心理救助队伍,针对震后灾民的心理实际状态,运用心理学、医学等相关知识,对存在心理危机的群体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缓解因灾难或伤害带来的心理压力,并对心理受到严重创伤者进行个体心理救援和救助工作[1]。很多研究表明,在发生灾难性事件时心理干预可起到缓解痛苦、调节情绪、塑造社会认知、调整社会关系、整合人际系统、鼓舞士气、引导正确态度、矫正社会行为等作用[2]。 2.2震后心理救援的主要措施 2.2.1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表明,面对突发事件时,有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度过危机;相反,那些缺乏社会支持的个人在灾难事件中产生的心理危机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及解决,就可能增加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的发生率。有力的社会支持可促进受灾人员的灾后适应和心理康复。灾难发生后,人们依赖的人际支持系统非常薄弱,心理承受力也非常有限。因此,对灾后人群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文明理念,也体现了救援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与成熟。 2.2.2认知干预面对突发灾害事件,人们所出现的心理应激反应也有个体差异,因此在评估个体应激程度时充分考虑其认知和情绪反应。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是决定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灾民是否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是否会成为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与个体的认知模式有关[3]。经历重大灾害事件的人注意力范围会变得狭隘,可使人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丧失活动能力和兴趣,甚至自杀,这些是应激条件下认知功能受到损害的结果。因此要通过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使灾后人群心理趋向平衡。 2.2.3迅速组建专业心理救援队伍心理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发生后的数小时、数天或数周。派出心理专家小组深入灾区对灾民进行心理调查和评估,根据灾民心理脆弱程度进行分类和排序。震后灾民的心理损伤程度由地震震级、破坏程度、死亡人数、灾民个人素质、社会功能的损失程度等因素来决定[3]。根据影响方式可将受灾人群的心理脆弱程度由轻到重划分为:灾区所有受灾灾民;老人孩子和受伤家属;受伤者本人,遇难者家属。对于不同心理挫伤的群众可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首先,按照心理危机预案开展干预活动。其次进行人群心理危机评估,对于心理创伤较轻者,可采用发放宣传资料和集体讲座的方法,教授灾民简单的舒缓情绪、身心保健的方法。 2.2.4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面对重大突发灾难,人们迫切希望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了解事件发展趋势。这对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