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样癌P53、ER及P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oc

子宫内膜样癌P53、ER及P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宫内膜样癌P53、ER及P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样癌P53、ER及P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正常子宫内膜、29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和67例内膜样癌组织中P53、ER、PR的表达,并与其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53、ER、PR在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4.8%、56.7%、61.2%。P53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表达与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或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ER、PR的表达与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或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 P53、ER、P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其测定对估计患者预后,指导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癌;P53;ER;PR;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126-02 子宫内膜癌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1],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及年轻化趋势[2]。同其他肿瘤一样,子宫内膜癌在癌前病变状态就发生了多基因、多步骤的变化,并且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受体含量与许多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因此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和内膜癌组织进行P53、ER、PR的测定,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标本选自本院病理科1998年6月~2008年3月间的存档蜡块共132例,其中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36例,不典型增生内膜29例,子宫内膜样癌67例。 1.2方法 1.2.1实验方法免疫组化染色:P53、ER、PR鼠抗人单克隆和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公司,采用S-P法。标本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脱蜡、水化、微波抗原修复后,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染色,用PBS代替一抗作空白对照,用已知P53、ER、PR阳性及阴性的组织切片作阳性及阴性对照。 1.2.2观察方法P53、ER、PR阳性细胞染色为棕黄色颗粒,定位于胞核(封三图7-9)。阳性细胞数≥10%为阳性(+);切片中阳性细胞无或少于癌细胞总数的10%为阴性。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采用x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P53、ER在正常内膜和不典型性增生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35; P=0.014);P53、ER、PR在不典型性增生和内膜癌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x2=8.49,P=0.004;x2=6.00,P=0.014;x2=5.89,P=0.015)。见表1。 (2)P53在子宫内膜癌Ⅰ级和Ⅱ级间、Ⅱ级和Ⅲ级间及Ⅰ级和Ⅲ级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35;P=0.037;P=0.001),ER、PR在子宫内膜癌Ⅰ级和Ⅱ级间、Ⅰ级和Ⅲ级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35,P=0.003;P=0.014,P=0.020),P53、ER、PR在肌层浸润<1/2和浸润>1/2组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x2=6.00,P=0.014;x2=4.27,P=0.039;x2=6.62,P=0.010)。见表2。 3讨论 野生型P53基因发生缺失和突变,称为突变型P53基因。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的P53为突变型P53基因蛋白,突变失活的P53蛋白导致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凋亡和DNA修复等功能丧失[3],失去控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而促使肿瘤生长。本研究显示: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未见P53蛋白的表达,不典型性增生中P53蛋白阳性率为13.8%,内膜样癌中P53蛋白阳性率为44.8%,并且与子宫内膜样癌浸润深度或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P53蛋白表达促进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和发展。在组织学Ⅰ级子宫内膜样癌中P53蛋白阳性率20.8%,Ⅱ、Ⅲ型子宫内膜样癌P53阳性率分别为48.4%和83.3%,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P53蛋白表达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P53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的恶性程度有关。有学者分析,高恶度子宫内膜癌与低恶的度子宫内膜癌表达有明显差异,可见P53蛋白表达的程度可作为良恶性程度判断的指标之一[4]。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与高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以及缺乏孕激素对雌激素的抗衡有关[5]。本研究中3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的阳性表达率为100%,PR的阳性表达率为91.7%。29例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中ER阳性率为82.8%,PR的阳性率为86.2%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