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届高三政治二轮的复习学案-哲学(第十课)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命题规律及备考导向1.近年来高考对本课重点考查了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及创新的社会作用等,多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2.2015年备考应注意:(1)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结合我国载人航天等成就考查自主创新的意义。
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分析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否定,即
(2)特点:是的环节、的环节。
(3)实质:是
[易混易错]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自身的否定 外力的否定 否定同发展和联系的关系 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联系和发展的中断和停止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经典例题] (2013·四川高考)手机已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高效训练](2013·浙江联考)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深化的。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 “两个文明”建设,后来引申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三位一体”布局。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拓展为“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一过程体现了( )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唯一动力 ②理论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考点二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三问名师
1.是什么
(1)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的基本内涵:
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方面去理解。
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2)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2.为什么(1)理论依据:
①任何事物对它产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②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③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2)创新的社会作用:
①创新推动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的发展。
[重难点拨] 创新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2)辩证法: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法的本质。
(3)认识论: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3.怎么样
方法论要求:(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易混易错]
(1)创新不是否定一切
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点、旧思想进行否定,但并非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2)创新不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唯一条件
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就必须创新,但创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经典例题] (2012·大纲全国卷)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狭小老旧的电梯。他们一致认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饭店一位清洁工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安装好了。这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这一案例表明( )
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③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
[高效训练]1.(2013·苏锡常镇四市调研)苏州博物馆新馆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担纲设计的。他坚持“苏而新,中而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届高考政治一轮的复习课件:第五课_把握思维的奥妙.ppt
-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的备考课件(新课标通用)第十章第二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51张幻灯片).ppt
- 2014宁波企业人力资的源管理现状调查问卷.doc
- 2014届高考数学(文)的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 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ppt
-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的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1集合的概念.ppt
- 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的习经济生活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ppt
-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的复习考点 传记 110张PPT.ppt
- 2014年04月答案的.doc
- 2014年4月份考试作业牡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次作业.doc
- 2014年3月26日科教频牡道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