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癌性胸液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23例临床研究
癌性胸液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23例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癌性胸液与结核性胸液在临床上的鉴别、诊断。方法:将23例癌性胸液通过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X线、肺CT表现,对比胸液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从胸液、痰中查到癌性细胞,抗癌治疗效果不佳。结论:癌性胸液患者临床症状抗结核治疗后不见缓解,胸液反复抽吸不尽,而结核性胸液经抽液后再配合抗结核治疗,胸液很快减少,吸收。
[关键词] 癌性胸液;结合性胸液
[中图分类号]R56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153-01
近年来,我院胸腔积液发生率增多,癌性胸液与结核性胸液在临床症状、体征或X线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最容易造成误诊。为探讨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现将我科收治的23例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癌性胸液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一般情况23例病例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30~65岁,平均48岁;确诊前病程为1~6个月。
1.1.2临床表现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发热、消瘦、乏力、咯血、纳差、盗汗,少数右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杵状指(趾)患侧胸廓塌陷,语颤减弱,呼吸活动度减弱,叩之浊音,患者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1.1.3 胸部影像学X线、CT表现患侧见均匀致密、其上缘呈内高外低、弧形曲线大片阴影,大多数纵隔向患侧移位,肺CT片表现肺内肺门处块状、结节状致密阴影,中心肺癌2例,周围性肺癌5例,胸膜间皮瘤4例,转移性癌性胸液12例。
1.1.4化验室检查60%胸液中可查到恶性肿瘤细胞,反复检查可提高检出率,间皮细胞超过5%,结核胸液常低于5%,血性胸液18例,黄色胸液5例,癌性胸液癌胚抗原超过10~15 g/L,乳酸脱氢酶500 μg/L,pH7.4。
1.1.5 治疗方法23例癌性胸液均抗结核治疗 15~30 d。
2结果
23例患者中,15例患者均从胸液中查到癌细胞,3例痰中查到癌细胞,5例反复从胸液及痰中癌细胞均未查到,3例半年或一年后癌细胞转移到骨、脑、淋巴结后明确诊断。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3讨论
癌性胸液:多数病人有发热症状,有进行性加重的不易缓解的钝性胸痛,呼吸困难,多数病人胸液为血性,痰中或胸液中可查到肿瘤细胞,胸液常大量、迅速增长,反复抽吸可尽。腺癌有时尽量抽出胸液后即行X线检查,可发现胸部原发病变,恶性间皮癌起病隐蔽,病程较长,胸液吸收残留广泛的胸膜肥厚,常呈结节状岛屿样或波浪突起,胸液可发现恶性间皮细胞,随着胸液量的增加胸痛不缓解,而是逐渐加重。胸痛多单侧,常反射到腹部、肩部或双上肢,少数在胸腔抽液或转移至其他脏器、淋巴结而被确诊。癌性胸液抽吸后,患者感觉胸痛、胸部不舒服感,腺癌引起同侧胸腔积液,淋巴瘤和转移性胸腔积液常系双侧,常伴有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
结核性胸膜炎起病较急,有中度或高度发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发病初期有胸痛,多有刺激性胸部剧痛症状,随着胸液出现或增多,胸痛反而减轻或消失。胸液被抽吸后,再配合抗结核治疗,症状很快改善,胸液无增长;而癌性胸液症状无改善,反而加重,如果治疗时期错过,未及时抽胸液,胸腔内很快有纤维蛋白沉着,胸膜肥厚粘连、分隔,病原不明的渗出性胸膜炎绝大多数是结核性的,应按活动性结核病进行治疗。
总之,鉴别、诊断癌性胸液与结核性胸液时如果仔细询问病情,结合X线、胸液化验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分析,一般可以分别做出诊断,不易误诊。
(收稿日期:2007-11-01)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x
- 医养中心营销策划方案.pdf VIP
- 2025年医疗服务行业人力资源报告:医护人员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docx
- 电气设备-独家解析-特斯拉4680电池结构与工艺设计-杭州车知知.docx
- 民族团结进步.pptx VIP
- 【OBE课程改革】《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pdf VIP
- 武汉地区区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成井方法、基坑工程连通性抽水试验、降水水位计算与预测、回灌试验技术要求.pdf VIP
- 生产车间5s管理制度.docx VIP
- 【完整版】视频会议系统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 VIP
- 国新基金组织架构.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