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健脑汤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58例临床观察.docVIP

益气健脑汤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58例临床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益气健脑汤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58例临床观察

益气健脑汤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58例临床观察关键词:益气健脑汤;推拿;颈源性眩晕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5-0019-02 益气健脑汤为本院夏惠明教授治疗眩晕经验方,主要由太子参、升麻、蔓荆子、当归等15味药组成,具有补益气血、平补肝。肾、活血止痛之功。近2年来,笔者对5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内服益气健脑汤配合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男20例,女38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8岁,平均42.5岁;病程最短3d,最长10a。 1.2 诊断标准根据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椎动脉型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型或交感神经型之混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内服益气健脑汤,组成:太子参、升麻、蔓荆子、当归、葛根等15味药组成。由本院煎药房制成水煎剂,每剂药3袋,150 mL/袋。用法:1袋/次,3次/d。 2.2 推拿手法采用揉法、拿法、卧位间歇式颈椎拔伸法、扫散法;取穴:颈部夹脊穴、风池、玉枕、天柱、脑空。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15 min。 2.3 疗程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眩晕、头痛、视觉障碍、颈项僵痛、颈椎压痛、椎动脉扭曲实验等症状及体征。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或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无变化。 4.2 治疗结果临床痊愈16例(占27.59%),显效30例(占51.72%),有效11例(占18.97%),无效1例(占1.72%),总有效率为98.28%。 5 典型病例 陈某,女,53岁,因颈项疼痛、头昏反复发作6月余,加重7d。于2003年6月24日收住院。患者诉6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项疼痛、头昏、头痛,时有左上肢发麻,至本科门诊求治,予手法、颈椎牵引等治疗月余后症状缓解。7d前因劳累后感病情加重,经休息后症不减,并出现眩晕、眼花。现症见:颈项疼痛,活动欠利,头昏、动则眩晕,头痛、眼花,时感左上肢发麻,纳眠可,二便调。检查::颈椎活动受限,项肌紧张,左侧明显,C2~3棘旁右侧压痛,C5~6棘突及旁开左侧压痛,叩顶实验(+),椎动脉扭曲实验(+),左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双手握力正常,腱反射存在,Hoffmann征(-)。舌红、少苔、脉细弦。入院颈椎X线示:C5~6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TCD示:(1)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双侧眼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断:项痹(肝肾不足证);西医诊断:颈椎病(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治则治法:虚则补之,拟补肝肾、益气血为法。治疗方法:(1)推拿治疗;(2)内服益气健脑汤,1袋/次,3次/d。经治疗10d,头昏、颈项疼痛缓解,头痛消失,无上肢发麻,15d后,颈项疼痛,头昏明显减轻,无眩晕感,无头痛、眼花及上肢发麻,20d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复查TCD示:(1)右侧椎动脉供血不足,(2)与治疗前TCD比较:双侧眼动脉,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正常。 6 讨论 颈源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及其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和继发性改变导致的眩晕。目前认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1)机械性压迫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所支配的血管痉挛;(3)颈部本体感觉传人紊乱引起反射性眩晕。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可归纳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颈椎牵引、推拿手法、针刺、药物(中药或西药)及物理疗法等。非手术疗法具有安全无创伤性、疗效确切等优点,已成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国内对该病的研究以推拿、中药、针刺多见,近年来在推拿手法的机理和疗效的定量化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许世雄等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颈椎间歇性拔伸法对颈椎产生的应力分布,认为该手法对颈椎的应力分布符合临床对应力的要求。但是,由于对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未明,临床治疗该病仍存在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的缺憾。 益气健脑汤为云南省名中医夏惠明教授治疗眩晕的经验方,主要由太子参、黄芪、升麻、蔓荆子、当归等15味中药组成,具有补益气血、平补肝肾、活血止痛之功。笔者所采用之揉法、拿法,柔和、轻快,有解痉止痛、活血通络之功,扫散法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之效,而颈椎卧位纵向间歇式拔伸法可调节颈部应力平衡,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缓解椎动脉所受之压迫和交感神经所受之刺激。同时,柔和、轻快之手法施以颈部,可解除颈部肌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