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格在家庭教养方式和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间的中介效应.pdf

人格在家庭教养方式和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间的中介效应.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格在家庭教养方式和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年第6期 人格在家庭教养方式和犯罪青少年 同伴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王玉龙 彭运石 冯永辉 [摘 要] 为考察人格、家庭教养方式和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三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 调查了249名在押男性犯罪青少年。结果表明:(1)不同罪名犯罪青少年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差异,故意伤人 或致死、抢劫显著好于强奸、偷窃;(2)18岁及以上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显著好于18岁以下,16岁以下入 狱显著好于16岁及以上入狱;(3)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人格内外向对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有显著正向预 测作用;(4)人格内外向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犯罪青少年 家庭教养方式 人格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 接影响到的是个体的人格发展。[5]这一点在针对犯罪 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 青少年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6]而人格特征与同伴 系。[1]研究者发现,同伴关系糟糕的青少年容易出现 关系之间又有着复杂的关系。但是,很多研究者似乎 学校适应困难、品行不良乃至犯罪等问题。[2]有研究 更关注同伴关系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将同伴关系看 者甚至认为,犯罪青少年缺乏发展正常同伴关系的能 成是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7]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 力,而犯罪行为本身就是社会适应不良的极端表现。 简单,人格发展在受到同伴关系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 [3]可见,理解犯罪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对于理解青少年 同伴关系。就犯罪青少年而言,所谓“犯罪人格”的提 犯罪是很有意义的。 法本身就是一种对非适应性人格的描述,而不良的同 同伴关系属于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而家庭则 伴关系则是非适应性的外在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 为个体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场所。于是,作为 人格特点更像是个体同伴关系状况的影响因素。因 个体心理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家庭因素——家庭教养 此,本研究假设,家庭教养方式通过作用于犯罪青少年 方式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同伴关系首先要考虑的因 的人格发展而影响其同伴关系,即家庭教养方式对犯 素。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在养育孩子时经常性、习惯 罪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影响至少部分是通过人格这一 性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父母与孩子 中介来实现的。 的交往方式。研究显示,[4]严厉的惩罚、低水平的卷 一、对象与方法 入、缺乏陪伴和支持等父母教养方式不利于良好同伴 关系的形成。在一项针对犯罪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 (一)被试 [3]犯罪青少年的友谊质量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同时 在湖南省少年犯监狱分层随机抽取276名在押 其在陪伴与支持、规则引导和强化等支持性父母教养 男性犯罪青少年,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49份,有效 上的得分也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 回收率为90.2%。年龄最大22岁,最小16岁,平均年 那么,家庭教养方式与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之间 龄17.81±1.23岁。其中,18岁以下116人,18岁及以上 的关系是如何发生的 研究者认为,家庭教养方式直 133人;16岁以下入狱90人,16及以上入狱159人;初中 本研究为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未成年人犯罪与人格特质、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06JJ4049)成 果。(本文通讯作者:彭运石)。 88 文化以下74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