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形象)
一首词八个“经量”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九月,“(宰相)贾似道请行经界推排法(丈量田地,重定税额)于诸路,由是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税,而民力益竭”(《续资治通鉴》)。为此,醴陵士人写了首《一剪梅》词: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①这首词刻画了哪几种人物形象? 答案:刻画了宰相、臣僚、太守三种人物形象。 ②你能说说八个“经量”各有什么作用吗? ①前两个“经量”,揭示了宰相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独断专横的性格特征; ②三、四两个“经量”刻画了臣僚看宰相眼色行事,争上奏章、附和捧场的奴才相; ③五、六两个“经量”揭露了太守趋炎附势的轻狂行为;末两个“经量”是对宰相乃至皇帝的绝妙讽刺。 复习目标: 1、学会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重点) 2、掌握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步骤,提高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难点)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chuí lún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答: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 luò )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联系第三句诗对道路坎坷的交代,注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出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 超脱旷达的形象。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学会知人论世 (作者 注解) 2、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议论抒情处) 3、抓人物描写语段 4、借助意象 (环境、地点、天气等对比映衬) 人 物 形 象 鉴 赏 题 如何规范作答?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扩写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解答不具体,且答非所问。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不是本诗的表现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①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②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 ③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总括 分析 总结 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1)概括形象特点;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指出形象的意义。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