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新政
学生: 教师: 班主任:
科目: 日期: 时 段:
课题 教学目标 重难点透视
知识点剖析 序号 知识点 预估时间 掌握情况 1 2 3 4 教学内容 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一、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股票投机活动、分期付款方式导致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空前尖锐。
导火线:股票投机盛行,华尔街股市暴跌
(2)爆发
标志: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
表现:美国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
(金融危机→工商业危机→农业危机→政治危机)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世界局势。
(4)影响
①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②激化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政府信任危机、工农运动高涨、法西斯势力嚣张),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③国际形势紧张、恶化。如各国打起关税战、贸易战、货币战;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加紧扩张等;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是导致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④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破产;
⑤导致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5)胡佛政府的应对措施:
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危机更加恶化。
②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危险。
③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决心实行新政
(2)时间:1933开始
(3)目的:缓和经济危机(直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根本)。
(4)主要内容:(首先从整顿银行入手)
A.整顿银行业:
①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银行信用;②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B.调整农业:颁布《农业调整法》,减耕减产,国家补贴。
→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了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复苏。
C.复兴工业:(中心措施)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经营规章,规定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对企业进行政府监督。
→减少盲目生产,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以工代赈”,田纳西水利工程最著名。
→增加就业,刺激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秩序。
E.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保障工人的权利,缓和劳资矛盾。
F.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颁布《社会保险法》,实现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
(5)特点:国家政权全面干预经济。
(6)作用:
①一定程度上减轻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国内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统治。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雏形,对二战后欧美各国产生深远影响。
④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弱势群体首次得到保护,推动福利国家的形成。
(7)局限性: 新政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
(1)由来:
“福利国家”概念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极大发展。
(2)含义与实质: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实质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
(3)发展概况:
二战后,西方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到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发展受挫,规模有所缩小。
(4)影响:
积极性——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使穷人受惠不少,起到稳定社会一定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福利国家”制度存在弊端,使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下降,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80年代以后,美、英等国不同程度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的规模。
2.“新经济”的出现(90年代,美国)
(1)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的推动
②克林顿政府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并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2)时间:20世纪90年代
(3)含义:又称“知识经济”,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4)影响:
美国出现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