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共44张PPT) - 副本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3)辩证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材料三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王夫之《思问录 内篇》 (四)王夫之 2、思想著作 (四)王夫之 3、影响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共同点 政治上,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经济上,都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思想上,都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3、对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1、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2、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积极影响: 局限: 三、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影响 1、从内容看:早期的民主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 2、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3、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1、经济:明清之际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 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 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 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3、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理学)的束缚和影响。 讨论: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 【归纳总结】 思想家 主 要 思 想 对理学的批判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①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②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③提出“工商皆本” 1、主张“经世致用”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世界是物质的, 2、认识由客观对象引起 3、静止是相对,运动是绝对 ①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②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的空谈。 ③王夫之通过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主义思想,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批判、继承并发展儒学的?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 “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 批判脱离实际的学风 继承积极入世、关注现实和强调社会责 任感的儒学传统 提出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 构建了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你认为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有哪些进步性?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义 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关注国计民生 、注重实践 和考察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如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平等等思想。 (2)反封建专制。如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如工商皆本思想等 单元小结: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末年 战国时期 西汉时期 宋朝 明朝 明清之际 孔子学说奠定基础 孟子、荀子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反封建早期民主思想 儒学创立 蔚然大宗 确立正统 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批判继承 思想演变规律 ①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②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③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是儒家思想的一次批判继承和发展,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更靠近国计民生,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课标要求 课题解读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发展。 明清之际:16—17世纪思想活跃: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 以程朱理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