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弱势家庭子女亲职化与利社会行为之相关研究 - 辅导与咨商学报
輔 導 與 諮 商 學 報
民 102 年,35 卷 2 期,25-46 頁
親職化蘊涵著正向力量?
弱勢家庭子女親職化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
侯季吟 蔡麗芳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弱勢家庭子女親職化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嘉義縣市、台
南縣市國小中、高年級、國中共 1108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親職化量表」、「利社會行為量表」
為研究工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及階層迴歸
分析等統計程序處理,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的弱勢家庭子女之親職化有顯著差異。女生在親職化各
層面的表現高於男生,中年級表現高於國中,老大的表現高於其他手足。
二、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的弱勢家庭子女之利社會行為有顯著差異。女生在利社
會行為各層面的表現高於男生,高年級、國中表現高於中年級,老大的表現高於老么。
三、弱勢家庭子女的親職化與利社會行為呈正相關。親職化表現愈高,則利社會行為表現愈高。
四、在控制背景變項的影響力之後,弱勢家庭子女的親職化是預測其利社會行為的有意義指標,親
職化各因素對利社會行為的解釋力高低依序是守護手足、照顧父母、承擔父母情緒。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關鍵詞::弱勢家庭、親職化、利社會行為
關鍵關鍵詞詞 ::
侯季吟:嘉義市垂楊國小教師。
蔡麗芳: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通訊作者;e-mail: leefangt@.tw)
- 25 -
輔導與諮商學報
的困擾(Bell, Bell, Nakata, 2001 ; Jurkovic,
1997; Jurkovic, Thirkield, Morrell, 2001;
緒論
Minuchin et al., 2007; Wells Jones, 2000) 。
一般而言,弱勢家庭 (underprivileged 一、親職化的涵義
family)是指因為家庭經濟(如:中低收入戶、
Hooper 與 Marotta(2008) 表示親職化指的
失業家庭)、結構(如:祖孫二代家庭、暴力家
是家庭中父母忽略了自己的角色,而由兒女繼
庭、父母雙亡者、流動家庭、遊民)、語言文化、
承父母的角色來滿足父母的需求,因而對其促
社會適應(如:移民家庭、少數民族、外籍父
進個體化或與父母間健康的依附關係有所妨
母)等因素導致的不利環境(國立教育資料館
害。研究者整理相關學者觀點,認為親職化子
教育改革網頁,2007 );實務上,提供弱勢家庭
女可能會有過度承擔親職任務、跨越子女次系
協助的社福機構會有其各自的認定標準,並沒
統、順服社會期許及內化親職角色四種特徵,
有一個硬性或法定的規準。但是弱勢家庭通常
茲說明如下:
具有下列三項特徵:第一個特徵是家庭失功
能,即家庭失去做決定的功能,沒有解決彼此 (一)過度承擔親職任務
間差異的能力,而導致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