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认识与教学杨坤堂.doc

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认识与教学杨坤堂.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认识与教学杨坤堂

第四章 普通班數學學習障礙學生的融合教學 第一節 一般教育的數學教學策略 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包括發現學習、數學實驗室、編序教學和多媒體教學(Fey, 1980)。Weiss(1978)和Welch(1978)的研究分析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使用多樣化教法的頻率如表4-1所示,其主要的教學方式包括討論、完成個別作業、講授、教師演示和黑板練習等十六種教學方法。 Welch(1978)的觀察發現:數學教學的活動順序千篇一律,其過程如下:1. 教師先提示先前作業的答案,最難的題目由教師或叫一個學生在黑板上做。2. 對新的內容會作簡短的說明。3.然後再出隔天要作的問題。4.最後教師在教室巡迴回答問題,而學生則作功課。 一般學生的主要數學教學就是「告知與練習」。研究結果顯示,75%的教師不曾使用過編序教學法和利用編序性的教科書。低成就的學生至少能以自己的學習速率演練教材一次。電腦輔助教學法(CAI)是另一種個別化教學方法,但91%的教師表示未曾使用過電腦輔助教學法。學校目前使用微電腦的頻率正逐漸增加中,數學教師需要使用電腦的能力,而且,電腦也能提供有效的個別化教學方法。第三種個別化教學方式是與學生訂定契約法,學生同意學習數學技巧。 表4-1 數學教學各種教學技巧使用頻率(Weiss, 1978) 技 巧 課    堂    比    例 不曾 使用 少於 每月一次 至少 每月一次 至少 一週一次 大約 每天使用 省略 講授 23 4 3 21 45 4 討論 5 2 3 16 71 2 學生報告或專案 46 28 15 5 4 4 圖書館作業 74 16 2 4 1 4 學生黑板演算 5 8 13 36 36 2 個別作業 9 7 2 17 59 3 學生動手操作或使用實驗器材 19 23 16 24 14 4 電視教學 87 5 2 4 0 2 編序教學 75 7 6 3 4 5 電腦 輔助教學 91 3 2 2 1 2 隨堂測驗 5 5 26 56 6 2 契約 78 7 5 3 4 3 模擬 (角色扮演、辯論、討論小組) 81 8 5 4 1 2 校外教學 78 19 1 0 0 2 客座演講 86 10 1 0 0 2 教師實證 11 9 12 28 36 4 第二節 普通班數學學習障學生的教學方法 普通班學障學生數學教學是先團體教學而隨後是個人作業練習。Denny(1978)研究指出,教師在教導學習較慢的學生時,大多依賴機械式的背誦。教師表示很難用「告知與操練」方式要求學生專心學習,很多學障學生並不能從一般的教學中獲益。 學生成就與學生參與教學的時數有著很密切的關係(Stevens Rosenshine, 1981)。Weiss研究表示,小學教師平均花41分鐘教數學。若再考慮教師們有時還要用其中的時間來管理班上的秩序等,實際教學的時間可能還要少。對那些為課程感到困擾,缺乏事先該具備的技巧,或是很難專心的學生而言,參與教學的時間可能更少。 當學生獨自練習時,其參與性比起團體練習要來得少(Stevens Rosenshine, 1981)。Weiss的研究則指出,教師花43%的時間在教整個團體,23%的時間教小團體,34%的時間在監督學生作個別作業。不過這只是取自教師們的口頭報告,並非觀察而得的。據實際觀察所得的資料則為,學生們在校時間中,有23%的時間是獨自練習的(Stallings, Gory, Fairweather, Needles, 1977; Stallings Kaskowitz, 1974)。 個別化的教學是教導學習障礙學童的主軸方式。但Weiss(1978)和Suydam及Osborne, 1977)的研究發現教師在教導學習問題的學生時,並未採個別化教學。普遍的理由包括缺乏課程教材(Cawley, 1975; Denny, 1978)、計畫時間太短、以及資料登錄的負擔(NACOME, 1975)。除非能發現其他實用的方法來幫助個別化教學,否則,我們只能期望在「告知與操練」這個方式上作些小小的變化。 教師可採行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parallel learning activities)(multilevel curriculum)(curriculum overlapping)(adaptive instruction) (individual tutoring)1.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2. 並行學習(parallel learning activities)3. 多層次課程(multilevel curriculum)4. 重疊課程(curriculum overlapping)5. 調整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