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前幼儿期(学步儿期) 第五章 1.前幼儿期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doc

第五章前幼儿期(学步儿期) 第五章 1.前幼儿期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前幼儿期(学步儿期) 第五章 1.前幼儿期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第五章 前幼儿期(学步儿期) 第五章 1.前幼儿期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独立行走能力开始发展; 言语能力开始发展; 词的思维开始发展,但动作思维的特点仍十分突出; 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自己来”,因此前幼儿期也常被称作“第一反抗期”。 2.什么是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使心理活动的特征发生何种变化? 第二信号系统:建立在词语(第二信号,即信号之信号)基础上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给心理活动带来新的原则:间接性、概括性、随意性 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具体刺激——m以前 (2)词的刺激———12m (3)——词的反应:12—18m (4)——词的反应:18m以后 3.前幼儿期儿童的活动主要包括哪几类? 1、基本生活活动 儿童通过简单的家务劳动(为父母递送物品等),还能促进其社会关系的发展,使其萌生自我的社会价值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基本生活活动有利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儿童行为的计划性、条理性和自控能力。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此阶段的基本生活活动中,如果父母对儿童的要求过早、过高或过严,经常指责、训斥或惩罚儿童,那么将使儿童形成自我羞愧和怀疑(shamedoubt)意识。 恰当的教养方式是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加上适当的引导。 2、前幼儿期的游戏活动—— 游戏的定义:自发进行的、没有任何外在目的、令人愉快的活动。 游戏与学习、工作的区分:不在于活动的内容,而在于活动的目的。 游戏的条件:一定的生活经验、心理表征能力、相应的游戏材料。 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产生和发展: 在表象产生的前提下,在基本生活活动发展的基础上,儿童开始在简单的摆弄物品的动作中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性游戏因此就诞生了。 模仿性游戏的特点是简短、单一、想象贫乏、不稳定、独自进行。它所反映的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是:感知觉经验少,表象贫乏,注意主要的不随意性的,思维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差,社会技能差。 从喜欢用实物到喜欢用逼真玩具,再发展到喜欢一物代替另一物进行游戏; 从以自己为施事(agent)pretend play)。 4.请说明基本生活活动对于前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上述。 5.什么是游戏?游戏的特点是什么?前幼儿期儿童的游戏有何特点? 上述。 6.前幼儿期游戏的特点所反映的儿童心理的特点是什么? 上述。 7.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上述。 8.前幼儿期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一般特点 语音错误较多——stomach——tummy;椅子——椅ji 语音知觉能力发展较好—— 例如—— 儿童:要hui-ji 妈妈:哦,你要hui-ji 儿童:不是hui-ji,是hui-ji。 音位增加速度非常快—— 对移民家庭的观察确实支持了这种观点:2岁和5岁的韩国儿童学习汉语的情况有显著的区别,2岁儿童又快又好,而5岁儿童明显落后。 9.前幼儿期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实词比虚词掌握得较早、较多、较好;到3岁左右时儿童只掌握了一小部分虚词(都、还、就、可是……)。 在实词中,儿童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然后才是形容词和副词。量词和数词最晚掌握。 3岁左右的儿童掌握了少数量词,而对数词的掌握基本处在笼统的阶段,或仅能模仿成人使用数词,但往往出错。 10.什么是基本水平概念、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儿童掌握这几类概念的规律是什么? Rosch和Mervis等人(1976)发现,儿童最先掌握中等抽象性的词,如“狗、汽车、桌子、花”(基本水平概念) 较晚掌握抽象性较高的词(上位概念)如“动物、交通工具、家具、植物”, 或抽象性较低的词(下位概念),如“沙皮狗、敞篷车、书桌、玫瑰花”等。 11.什么叫“外延扩大”和“外延缩小”?试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儿童的名词常常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一种情形是“外延扩大” (over-extension“外延缩小”(under-extension 。 例如,儿童将马、牛、骡子等统称为“”,这种现象称为“外延扩大”。 有时,儿童则只将他家的猫称为“”,认为别的猫不是“猫”,这种现象称为“外延缩小”。 外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