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课用)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傅雷:他是一位勤奋的译者。他研究法国文学,翻译的作品达30余种,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 )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为向中国读者介绍法国文学,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还是一位严肃的译者。他对译文精益求精,不满足于自己已出的译本,有些书还要重译,出新的的译本。《老实人》的译文前后改过八次。他是一位有见地的翻译家,他提出了译文应 “重神似不重形似”。 . 尤今·A ·奈达: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100多所大学作过讲座,来中国有 13次之多。奈达著作等身。他单独或合作出版书 40多部,发表论文250余篇。 我们熟悉的书当为《语言与文化》一书。他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 When a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is translat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there are two things that the translator must consider. The form of words; the force of meaning Translation is not accomplished by merely substituting words in a word-for-word equivalence. More often than not, this will not produce the force (or dynamic) of meaning. The translator will therefore modify the form of words so as to achieve the same force of meaning. The jargon for “the same force of meaning” is “dynamic equivalence”. 钱钟书:他是中国当代最令人骄傲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他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化境”(reaching the acme of perfection) 这一说。他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 1747-1814):英国人,著名翻译家。于1790年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宣读论文,题目是“论翻译的原则”,随后出版单行本。他在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a.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b.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c.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翻译高潮,即 东汉与唐宋的佛经翻译、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 以及改革开放后的一次又一次翻译高潮,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科学、技术,也带来了进步、繁荣和昌盛。 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 中国翻译发展史的3个历史时期 ☆古代: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近代: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 ☆现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时期 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 Q:你所知道的翻译(理论)家有哪些? 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 四个阶段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安清、支谦、慧远、道安、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等) 清末民初翻译家(林纾、严复、梁启超、马建忠、周氏兄弟、王国维、苏曼殊、周桂笙等) 民国时期翻译家(鲁迅、林语堂、茅盾、瞿秋白、郭沫若、朱光潜、胡适、郑振铎、董秋斯、梁实秋、朱生豪等)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家(傅雷、钱钟书、季羡林、杨宪益、叶君健等) 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 ※中国古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之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