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

2013级语文高考复习学案01·文言文专题(1)执笔人:徐建平 审稿人:杨冬朋【考点总览】(一)命题的规律及基本走势总的来说,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基本是稳定的,近年来有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①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②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③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④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2.人物性格由单一趋于复杂:以往所选古文语段中的主要人物性格比较单一,或忠或奸,或孝或廉,或善处事或善用兵等。人物性格的趋于复杂,表明阅读难度有某些提高。3.更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古文阅读的每一道试题,都要以对全文的正确理解为背景,都要以对上下文句的正确分析为条件,方能作出正确回答。即便是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判断,几乎找不到凭借死记硬背来回答的试题。(二)山东卷历年考点汇总年份总分选择主人公出处、作者类型实词虚词翻译断维城清·张惠言《周维城传》记人散文无聊 生产自觉 生平以 其乃 与820062012辕固生《史记》史传文匡 践假 征为 者而 以820072212王戎《晋书》史传文奇 适减 坐而 与之 以1020082212张诚《聊斋》小说饵 值恶 颐焉 何而 以1020092212《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叙事散文期 会犯 过者 而以 且1020102212申甫明·汪琬《尧峰文钞》记人散文濒 客薄 卒之 于以 其1020112212《管子》叙事散文已 渝修 济于 而则 之1020122212阴兴《后汉书》史传文躬 称固 能而 为以 乎1020132212明·宋濂《看松庵记》记游散文茹 秀被 狎因 于而 乃1020142212詹鼎明·方孝孺《逊志斋集》记人散文舍 夺延 属与 以所 其1020152212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叙事散文专 目次 合则 为之 乃103【技法指导】理解常见实词一、推断文言实词的六种基本方法(一)联想推断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①既有令名,复求寿考?????? 便言多令才(美好)②铨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选拔官吏)③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执政)④引次江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⑤道济趋下阶 ?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快走)⑥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以前)⑧进之布指算,不爽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 2.联想成语推断: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村”。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欲盖弥彰(清楚)②召医而尤其故????????????怨天尤人(责问)③不素餐兮 ?????????尸位素餐(白白地)④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殚、竭:尽)⑤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类)⑥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再如“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二)语言结构推断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马)③齐人追亡逐北(败逃者)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对“逸豫”,词义相反)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和“被”同义,都是“被”的意思)⑥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三)辨析词性、语法分析推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